高中美术课程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高中美术课程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

黎扬

广东省廉江市第一中学 5244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更加关注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着高考的挑战,身体和心理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压力。美术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高中美术课程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思想成长;影响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学生已经逐渐形成自身的思想价值观。美术教学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教授给学生美术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成长,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影响下身心都能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高中美术课程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美

美术课程对学生思想成长最根本的影响就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会通过欣赏、临摹、创作等环节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感知。学生在美术课程教学中会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学生能够在不同角度下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渐形成属于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念[1]。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奥古斯特·罗丹曾经提出:“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高中美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到生活中的美,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对中国传统花鸟画进行鉴赏教学的时候,中国传统花鸟画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很多动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但是学生所缺少的就是对美的欣赏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分析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作,比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王冕的梅、赵昌的画等多种类型花鸟画,让学生分析对比与现代花鸟画中的区别,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美学表现,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花鸟鱼虫时也可以自觉进行欣赏。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美术教育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术课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价值观,在提高学生美术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2]。油画家埃乌琴·博巴曾说过:“许多艺术家的失败,仅仅是他们只接受一种画法,而指责其他所有的画法”所以教师在利用美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时候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创造与创作理念,美术应当是独特且具有多元化的,所以教师不要将自身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自主发挥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让美术课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思想的成长。

例如,素描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多学生的素描基础并不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一般会将自己对素描的理解以及画法教授给学生,以奠定学生的素描基础。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之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让学生在素描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以及艺术表现形式,避免学生的思维固化,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开拓学生知识的视野

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同的发展历史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会使美术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美术往往涉及历史、社会、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自身的文化储备量,开拓自身知识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这种跨文化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思想上的成长,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3]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中西方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中国画与油画之间的异同,油画重视的是多层覆盖,更加偏向写实,而中国画注重留白,讲究写意。学生在对比之间能够领略到不同风格艺术作品中的不同美学,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强学生对美术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处于幼稚趋于成熟的阶段,再加上面对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心理非常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美术课程能够将学生从繁重的课程与作业中解放出来,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正确调节自身的情绪与情感[4]。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将自身的压力表达在美术作品中,在缓解学生压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加具有个人特色,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暂时忘记文化课程的压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湖边等自然环境中进行写生练习,在自然环境下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充分地放松,同时写生练习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美术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健全学生人格。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对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改革创新,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惠萍.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心理影响探究[J]. 高考, 2021, (28): 167-168.

[2]靳闯. 美育从“心”开始——对高中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 科幻画报, 2021, (08): 255-256.

[3]邓海峦. 关心学生成长着力实施美育[J]. 福建茶叶, 2019, 41 (10): 140.

[4]刘慧.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灌溉——高中美术课堂关注学生的心理愉悦[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9, 25 (S1):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