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分析

韩勇

 内蒙古金长城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全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科技赋能,数字治水”已成为新时代水利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积极融入信息化管理体系,非常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为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反馈与精细化指导,是工程项目提高质量、安全与效率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通常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需要有灵敏的信息采集系统、传感器,还需要有数据库与信息分析平台。当前,我国大数据与云计算、卫星定位等技术突飞猛进,加上与信息仿真技术的融合,能够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为工程项目创优提效提供助力。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

引言

水是宝贵的清洁能源,从绿色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从业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理念。若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可在建设、运用、维护水利工程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最终达到水利信息充分共享、水资源高效利用、从根本上提高防汛能力的目的。

1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特点

水利信息化即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相融合,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的现代化,从而全面提升水利事业的效率。其项目建设具有以下特点。(1)水利要素泛在感知。利用各种感知设备、技术和方法,动态监测和实时采集水情、雨情、工情、视频等涉水要素以及横向行业的气象、自然资源等信息,为业务应用提供可靠、丰富的基础数据。(2)通信技术融合应用。由于水利工程环境条件具有较大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融合应用卫星、GPRS、4G/5G、LoRa、NB-loT等通信手段,以保障数据传输互联互通。(3)业务应用专业性强。水利业务应用主要服务于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土保持、水利政务等方面,涉及预测预报模型、洪水调度模型、水工建筑物模型、决策支持模型和控制标准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4)建设过程交叉协同。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往往依托主体工程建设,建设进度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同步完成,建设周期较长。其仪器预埋、设备安装、基础预建等,与主体工程有施工交叉、工艺衔接等方面的协同作业要求。

2水利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技术

2.1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不同来源的数据集的集合所形成的。数据库技术是基于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数据的软件,能够实现文件的管理、储存及使用。数据库系统则是指基于数据库技术能够实现数据分析的软件,通过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数据库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动态化、系统化存储,能够同时容纳多个用户访问数据资源、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要具备数据控制、查询、更新等功能。信息集成技术与数据库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信息集成技术主要是通过收集不同信息要素并进行管理和存储的位置,通过信息集成技术收集与建设项目相关的信息并形成数据库系统,使用人员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解读与分析,就能够大大提高项目管理的效果及效率,方便科学管理与决策。更重要的是,数据库在形成之后还可以不断将新收集的数据信息录入、处理等,能够提供所需的即时数据信息。但是为了解决不同用户对于不同信息的需求,数据库就需要分类进行管理,更加方便使用者进行查询,发挥数据库的优势。此外,数据库系统还需要设置不同的权限,对于不同权限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标准。

2.2GIS技术

通过科学的管理信息,可以大大提高水利工程的决策效率。传统工程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信息,在许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基于个人经验进行项目管理与决策,这样往往会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困境。借助GIS技术,项目的管理者利用科学的管理信息,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的决策、更好地实施。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了解水利工程信息,并做出科学、全面的决策。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工程施工进度、工程建设质量和相关的工程管理安全信息,并将所有流程和数据都转化为电子化文件的形式进行储存与保管。工程项目的管理者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提升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从而极大地改善其管理水平和工程建设质量。

2.3集成技术

集成技术包含了集成组织、集成目标、要素集成以及过程集成,当进行水利项目管理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集成技术将集成的思想渗透于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在建设项目当中本身就存在某种集成的机制,选取合适的集成方式,选择合适的集成要素,从而构建起完善的集成系统,这是项目集成管理的关键内容。集成管理的目的就是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提高。进行集成时要选择集成的要素,通过提取要素构成集成的单元。通过对集成过程的动态控制,从而使集成的效率提高。集成管理主要是实现知识的循环、提炼以及运用,通过所需信息的集成,能够使工程项目的全流程保持高效运转状态,从而带来高效管理,产生更大的效益。为了能够使系统的灵活性提高,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使系统的复杂性降低,提高系统工作的效率。

2.4BIM技术

(1)通过BIM协同管理各工种。传统的协作模式一般为交叉协作,其缺点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曲解信息以及信息遗失。BIM技术将协同模式变为以BIM信息模型为中心的协作关系,各部门及人员对信息索取皆从BIM模型中获取,进而达到同时运行的目的。这一过程避免了信息在逐级传递过程中的遗失及误解,达到信息统一化、准确化,保证工程建设形成统一标准,避免出现质量等问题。同时协同管理的集中性能够节省工期,节约成本投入。(2)通过BIM演示建筑模型解决碰撞问题。BIM技术在计算机中模拟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以直观提供水利工程项目的工程全貌,其模拟仿真的碰撞,可以全面了解工程的整体布置及虚拟的施工过程。通过虚拟模拟的碰撞,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早解决,大大减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针对碰撞问题,应用比较广泛的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能够极大程度的发现相关问题、提出问题报告,用以解决相关碰撞问题。(3)通过BIM设计最佳进度方案。BIM技术能够帮助项目进行施工模拟和施工预演,通过Autodesk Revit等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利用Navisworks软件能够将项目策划管理软件的数据与BIM模型关联,做到BIM模型随项目计划进度、实际工程进度的改变而做出调整,形成真正的4D施工模拟。BIM技术能够突破水利工程传统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和表达模式,现阶段4D施工模拟能为工程带来实质性指导,一旦发现问题也容易进行修改,达到优化施工进度计划的目的。基于BIM的4D虚拟建造技术和实施方法,可实现水利工程关键项目施工过程预演,辅助分析,优化施工程序,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智慧水利管理体系。在该体系下,全国各地的水资源信息、水利工程资源信息实现共享。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增强水利施工各个单位之间的沟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对称。

参考文献

[1]王佩俭.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8):183-185.

[2]董风齐.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8):165-166.

[3]张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4):100-101.

[4]杜华东.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探究[J].装饰装修天地,202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