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骨科创伤的急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急诊骨科创伤的急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

曾艳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急诊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骨科创伤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其相较于传统护理方式在护理成效上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了110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诊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1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评估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更高(P<0.05)。结论 急诊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并且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骨科创伤;急诊护理;干预方法;应用研究

骨科创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这主要归因于意外事故和各类暴力行为。患者在遭受骨科创伤时,常伴有组织脱臼、损伤和严重骨折等症状。若未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一旦发生伤口感染,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通常情况下,手术是治疗骨科创伤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手术风险较大,为了确保患者的治疗质量,必须做好急诊护理工作。以往在急诊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采用的常规护理方式效率低下,无法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因此存在许多不足。而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通过高效率的准备工作和护理工作,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同时,从手术安全性的提升中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收治骨科创伤患者11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4.4±2.1)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在(36.7±2.9)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也并无精神方面的疾病,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具有研究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内容主要是做好患者疾病护理,并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护理内容有以下几点:

(1)术前护理

大多数骨科创伤患者都会经历多种负面心理状态,这些情绪的持续可能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深入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交流,有效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合作度。对于急诊骨科创伤患者,由于病情通常较为严重,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迅速而有效的救治。护理人员需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详细询问病史和过敏史。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实施24小时心电监护,以便迅速完成术前辅助检查。此外,为预防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若清理后患者仍有呼吸困难,应立即提供吸氧治疗,并在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患者呼吸顺畅。通过这些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恢复的质量[1]

(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应致力于日常学习的持续性,熟练掌握各类医疗器械、药物的名称及其应用方法,以便与医疗团队紧密协作,有效执行急救措施。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指标,均应立即通知医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皮肤状况。如患者体温过低,应采用保温毯等措施以升高体温,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风险。所有护理操作均应遵循无菌原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3)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以促进恢复,但这也增加了压疮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为此,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并在必要时提供按摩护理,以预防这些并发症。随着麻醉效果的消退,患者可能会经历创口部位的剧烈疼痛,这可能对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如播放轻柔音乐或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并减轻疼痛感[2]。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冷敷或热敷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另外,护理人员还应教授患者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使患者能够在家中自我管理,以减轻身体不适,促进整体健康。为了实现患者肢体功能的有效恢复,护理人员也能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为其制定功能锻炼方案。如果患者不能自主运动,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完成伸腿、屈膝等动作,这样能够让患者的肢体得到被动锻炼,也能预防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3]。如果患者能够自主运动,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八段锦类的锻炼,锻炼中要严格控制时间和强度,以此不但能够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也能实现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

1.3 观察指标

1.3.1以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观察指标,研究指标有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有效=有效率,有效率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3.2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观察指标,研究指标有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种,其中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率,满意率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实验中的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x2检验其中的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如果实验最后得出的数据“P<0.05”则表示为实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5.45%,对照组为98.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55

27

20

8

85.45

观察组

55

32

22

1

98.18

X2

10.102

P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3.66%,对照组为96.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

55

30

16

7

83.66

观察组

55

40

13

2

96.36

X2

10.786

P

<0.05

3讨论

急诊骨科创伤患者常常遭受多发性骨折,其病情危重,抢救过程中必须同时进行紧急护理干预,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增强患者在心理护理方面的合作,而且在手术中通过有效的协作,有助于手术的顺畅和效率[4]。术后,通过疼痛管理和并发症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这使得早期护理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诊骨科创伤的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也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兰娟,李世娇. 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J]. 科学养生,2020,23(1):208.

【2】秦利波. 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2022(11):137-140.

【3】孙彩丽,宋二凤. 多模式健康教育在骨科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特别健康,2021(4):207.

【4】戴轶智. 急诊骨科创伤的急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J]. 饮食保健,2021,7(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