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与党校合署办学模式下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3

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与党校合署办学模式下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杨颖菡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嘉兴市委党校 浙江省嘉兴市314000

摘   要: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的教学工作存在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实现教学“供给侧改革”,是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求。本文以与党校合署的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为研究重点,通过比较研究、文献调研等方法进行实践检视与理论思考,以期对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提供有益的参考。提出深挖资源做加法,扩大特色化教学内容供给;强化学员参与,丰富特色化教学形式供给;党性教育全链条,完善教学供给的组织的思考建议。

关 键 词: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合署办学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项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创新,旨在解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所面临的新挑战。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同样存在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可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推导提出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的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求

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教育的核心内容,重视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性教育培训机构是党领导的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加重视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更加突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为加强管理,中组部于2019年将全国64所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列入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1];2022年经中组部办学质量评估,共有72家干部学院被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72家干部学院分布在全国党性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办学时不一,办学模式不同,办学特色也有区别,但都将规范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作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其中,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通过内部的深化改革,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教学是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的中心工作,也是干部教育培训成败的关键。党性教育干部学院想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依据时代发展变化深入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与规律,推进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教学资源要素配置,扩大有效教学供给,以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

二、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与党校合署办学模式下教学供给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的72家干部学院中,有42家的办学模式是与党校合署,占比58.3%。据调查,与党校合署办学的干部学院在教学供给方面的优势是“师资课程共建共享,利于增强师资力量和课程打造”,而不足主要表现在“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不足”“课程创新不够”等1。为作深入研究,笔者采用文献调研法,选取教学供给的课程内容、形式及组织三个方面对与党校合署办学干部学院在教学供给方面存在问题作分析。

(一)课程内容大而全,特色亮点不突出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党校举办进修班、培训班、理论研修班、专题研讨班等各类班次,学制时长从5天到4个月不等,不同班次类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存在差异,因此各级党校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形成了具备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地方实践、能力提升等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而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其班次往往周期短、节奏快,对理论教育的系统性要求相对不高,但教学内容更聚焦于党性教育,更注重对学员理想信念的塑造。两者对教学需求的差异,就导致与党校合署的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在教学内容供给上的不平衡,供给的内容虽大而全,但对当地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存在短板,比如党性教育的课程不够聚焦,特色课程不够突出,缺乏有品牌力叫的响的特色党性教育课程等。

(二)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生动性欠缺

干部学院的教学方法是承载培训内容、促使培训客体(学员)充分理解、接受、内化培训内容的一系列渠道和手段,是干部学院建设和办学授课实践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2]。对比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可以发现,独立办学的干部学院与当地红色资源相结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课程,往往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亮点,如: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与河南卫视合作打造沉浸式教学课程《你好,焦裕禄》获得中组部的好评,江西瑞金干部学院用饱含红色内容的舞台剧形式给学员讲述红色故事等。而与党校合署的干部学院在创新性的教学供给方面就略显不足,基本以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为主,富有感染力的情景教学、激情教学、沉浸式教学开发力度不够,有的甚至仅有现场教学这一种体验式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员的讲解内容也只是事实性的陈述,生动性感染力欠缺,导致培训的实效性偏低。

(三)组织管理相对传统,针对性不强

教学组织管理是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制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以保障教学系统有序、规范、高效运行的活动

[3]。党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教学组织和学员管理体系,是与党校培训模式相适应的与教学相并行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侧重于对学员学习培训的考核管理。然而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的教学组织和学员管理应体现将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办法稍加改变就运用到党性教育班次上,虽然班次运行、教学组织和学员管理都能较好完成,但相比拥有特色管理模式的干部学院,缺少了沉浸式党性教育教育的氛围,针对性偏低,学员感受度也不足。

三、与党校合署党性教育干部学院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思考

(一)深挖资源做加法,扩大特色化教学内容供给

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大多是设立在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干部学院也都依托地区的历史资源或特色精神,以历史事件设置特色课程内容。与党校合署的干部学院,课程体系完整理论功底深厚,但要放大党性教育类特色课程的优势,促进教学供给侧改革,可以在课程的内容开发上借助外力,拓展外延,嫁接文化。

1借助外力

党校教师的理论功底深厚,但是对某个历史事件或者精神的研究往往不够深入,需要与有关专家、学者甚至亲历者合作,从细节入手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革命精神、优良作风,教师在此基础上提炼其蕴含的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实践价值,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打破固有的讲课模板,共同开发党性教育主题课程的多元矩阵。

2拓展外延

党性教育课程的开发,应紧紧围绕党中央的最新部署要求,不断拓展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如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构建起了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体验式教学为特色的“红旗渠精神+”课程体系,在深入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过程中,不断将其与新时代的党建、廉政、群众工作等相结合,以转化为当代价值。延安干部学院提出的“一点多题、一点多模”的课程开发思路也值得借鉴。

3嫁接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的内在要求。地方特色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也能体现一个地区人民的智慧结晶,因此我们在党性教育的内容开发上,也要注重运用和发扬地方特色的文化,将其与红色资源相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别具特色的党性教育课程。如:山东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融汇地方非遗项目和传统曲目开发了礼乐教学,创作山东快书《官箴碑》、情景剧《观欹论道》等礼乐教学剧目,让学员在礼乐文化中滋养道德情操、提升政德修养。

(二)强化学员参与,丰富特色化教学形式供给

党性教育不同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既然是“心学”,党性教育就要达到让学员入脑入心的目的,这不仅需要知识灌输、理性思考,还依赖于情感冲击、意志磨练。党性教育也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员要通过体验、参与等方式,在主动选择和比较中形成认识的递进,通过认知接受,达到情感认同,完成价值认同,最终实现行为认同。因此,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的党性教育课程,需要以红色资源为根基,创新运用多种互动教学形式,开发富有感染力的党性教育课程。同时,教师在党性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将讲授作为引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把学习的主动留给学员,让他们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通过空间和氛围的营造,完成情感的共鸣实现自我感悟,从而发生价值观的提升。

(三)党性教育全链条,完善教学供给的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3月1日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要深入研究党性教育内在规律,探索全周期全链条教育模式,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真正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让学员记住一辈子。”这给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的教学和学员管理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党校合署的干部学院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创新学员党性锻炼机制,把党性教育与入学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相结合,根据干部学院教学和管理的实际,建立一个融理论教学、党性分析、组织生活、学员管理等于一体的党性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最终将培训打造成为学员接受党性教育、检视党性状况、锤炼党性修养全链条沉浸式教学过程。

(四)统筹教学资源,创建党性教育协同供给体系

党性教育资源在一个地区往往存在历史事件关联、历史人物关联的特性,因此与党校合署的干部学院应该拓展办学思路,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制定课程内容,统筹周边干部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开发连片教育实践基地,共同打造干部学院品牌课程、现场教学示范线路等,实现教育资源效用最大化。通过党性教育的协同供给合作共享,可以解决单一地区党性教育资源体量不足课程设置精准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浙江红船干部学院课题组.关于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办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为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2023(5)

[2]何彦霏.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太原:山西大学,2020

[3]陆雄文.管理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2

(一)来稿应主题突出、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语言精练,具有创新性。

(二)正文用五号宋体,1.5倍行距。文中标题序号依级别为:一、(一)、1、(1)。

(三)摘要以提供文章内容的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

(四)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五)注释:凡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所作的必要的解释或说明为注释。用“①、②、③、④……”编号,置于正文之后。


[1]关于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办学模式的 研究与思考 —— 以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为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3-5

[2]何彦霏.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太原:山西大学 ,2020.

[3]陆雄文主编,管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2,第4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