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7
/ 2

指向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张俊义

保定市徐水区瀑河乡解村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不仅影响着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还影响着小学生核心素养与语文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大单元教学方式内容丰富,凸显了教学效率高的优势。在应用大单元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时,能够推动学生开展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活动,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准确把控大单元的教学主题,进而充分发挥大单元的教学优势,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堂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

1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单元教学的拓展和延伸。首先,单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课本中的整个单元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对整体单元中内容的提炼和明确,结合一定的主题与思想等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进一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在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结构进一步延伸,主要表现在大单元教学在保留单元教学特征的基础上,对整个文本进行课内外的拓展和补充。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不仅要积极寻找单元内各个教学主题之间的关联性,还要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挖掘单元与单元之间、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提高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大单元教学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将教学内容以系统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进一步发挥创新思维,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养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体来讲,大单元教学的内容主题设置与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将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融入大单元教学中,能够实现对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梳理与组合,帮助学生更为清晰、明确地掌握本阶段学习的重点,有利于学生以更为高效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下的语文学习,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指向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2.1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紧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分析学情,把握学生在该学段的特点,明确新课标要求下本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与素养。新课标将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并明确了每个学段要达成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目标,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在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该学段的认知发展与心理发展特点,最终确定清晰的大单元学习目标。

2.2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自身由于年纪小,社会经验薄弱,对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思维能力大多停留在具象化阶段,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结构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因此,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能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究,发展语文意识和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以“穿越浩瀚历史,追寻不变的爱国情”作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设置三大任务,追寻诗人笔下的爱国情、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和抒发执笔写信表达内心的爱国情。教师先带领学生诵读《出塞》和《凉州词》,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写诗的历史背景,体会古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在感知作者情感的同时,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之后,在《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中,教师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探寻现代诗中的爱国情,同时将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中的爱国之情进行对比,体会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爱国之情。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收集和整理爱国主义诗词,开展爱国主题的诗词朗诵大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诗人笔下的爱国之情。然后,教师播放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视频片段,聆听伟人励志之声,随后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事迹进行展现和描述,带领学生走进梨园,感受京剧大师的爱国风骨。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感受伟人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相关的主题海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情感共鸣。

2.3创设情境丰富大单元教学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策略,教师要将小学语文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开展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单元教学情境,将语文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相联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开展思考与讨论。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岗》《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从单元中所包含的课文来看,本单元属于名著阅读单元,因此要将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为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并尝试进行读后感写作。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谈一谈对刘备、宋江、唐僧、贾宝玉这四个人物的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设计古典名著我来演的小剧场,由学生通读本单元的课文后,初步介绍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物情节。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编排课本剧,通过适当改编故事内容,设计符合课文中人物身份与性格的台词、动作与表情,做好剧场的彩排与演出。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要加强交流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看法,以此在感受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优秀的课本剧。最后,借助剧场评论会使学生在演出过程中注意观察人物形象的塑造情况,同时在联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写出读后感与观后感,以此表达自己对剧场演出以及古典名著阅读的看法。

2.4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

大单元教学评价应当以目标为导向,考查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情况,将评价标准与学段培养目标相结合,擅长使用教学评价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教学评价需要关注过程性评价,融入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共同融入过程性评价中,帮助学生在评价目标下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考查自身当前的学习水平,引导学生自我监督与反思,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教师也可以根据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大单元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通过动态反馈的方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教与学质量共同提升。

3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兼备社会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大单元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落实素质教育观念。将大单元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使学生产生大单元学习意识,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丰富大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更符合小学生的大单元教学策略,以此有效发挥大单元的教学优势,推动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应燕飞.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3(2):51-55.

[2]王畅.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策略设计与实践[J].体育画报,2022(23):8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