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与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6
/ 2

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与效果评价

杨艳春

上海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病区肿瘤科 上海201501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患者的正面影响。方法:随机性划分我院100例肺癌患者至A组(50例,施以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与B组(50例,在A组患者基础上强调心理护理干预),随后对比相关指标以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差异性。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HAMA)与功能状态评分(KPS)均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平衡肺癌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其生命质量,以为后续治疗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尽可能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肺癌;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护理;HAMA评分;KPS评分

癌症患者因病所致心理状态改变也是治疗期间较为棘手的干扰因素之一,癌症患者当中,伴随焦虑症的概率约为15%,就算有患者经积极治疗有效遏制了疾病发展,但其伴随的焦虑症状并未好转,这无疑也会降低其生存质量,而长期遭受负面情绪的困扰,无疑又会使患者本就脆弱的免疫功能“雪上加霜”[1]。基于此,无论肺癌患者接受哪种治疗手段,在此期间都应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与评估,给予其充分的心理支持,使其以平稳心态正确看待自身疾病,最大程度延长其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2022年12月份至2023年10月份)纳入本次研究,并依据其入院时间随机划分至A组(50例)与B组(50例),2组患者诊断结果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中有关标准。A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55.92±3.08)岁,鳞癌22例,腺癌20例,腺鳞癌8例;B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5.78±3.08)岁,鳞癌24例,腺癌19例,腺鳞癌7例。经对比,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并另对B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概括如下:

①造成心理适应性下降的原因之一便是疾病知识匮乏,建议护理人员重点强调肺癌疾病知识科普,即每周2-3次面对面科普,内容以肺癌常规治疗方案、肺功能训练、饮食调护、目前国内外肺癌研究进展为主。于此基础上,为巩固干预效果,可配合群体讲课、座谈会、制作板报等方式,意在纠正错误认知,消除患者“谈癌色变”心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保持适中的护患距离,通过亲切的沟通,专业的操作技术以对患者形成正面影响,提高信任度与满意度,这是从事任何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②幸福疗法是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一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期间,应协助其回忆、描述曾经幸福的生活片段,比如与爱人共同饲养小动物、孩子工作后的“第一桶金”、节假日时与家人们的团聚等等,并由护理人员对上述片段进行分析,筛选出有助于拟定后续护理计划的生活片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与患者对上述片段共同进行分析,了解阻碍幸福片段出现的负面因素,随后提出相应意见,引导患者逐渐采纳,这是重塑幸福感的有利手段。③在对患者从事护理服务期间,护理人员应注重其身心舒适度的改善,此类患者晚期多呈现轻重不一的癌性疼痛,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严格应用三阶梯阵痛疗法,于此同时,应配合癌性疼痛方面的健康教育,也应对病房环境予以调整(结合天气变化调整室内空调温度与湿度、增添小沙发、微波炉等便民设施、张贴装饰画或添置绿植)。最后,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进行放松疗法,即确保病房环境安静,并以舒缓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协助患者平躺于病床后进行有规律的腹式呼吸,并闭上双眼回忆以往过去美好的回忆,使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秉承由上至下的原则逐渐放松肌肉群,时间控制在5-10min之间。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作为判定标准,14分为基准分界值,如总分超过14分代表有焦虑倾向,总分值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②功能状态[依据卡氏评分量表(KPS)作为判定标准,评分范围0-100,0分即死亡,100分即功能状态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2.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比,B组患者HAMA、KPS指标均优于A组(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护理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HAMA分值

KPS分值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A组(n=50)

20.91±2.79

16.98±2.42

40.83±5.12

49.12±4.98

B组(n=50)

20.79±2.76

14.74±2.71

40.91±5.15

58.08±5.52

t

0.216

4.359

0.078

8.523

P

0.829

0.001

0.938

0.001

3讨论

肺癌即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处的恶性肿瘤病变,结合现有资料分析,如今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临床以非小细胞肺癌更为多见。另一方面,肺癌早期表现往往特点不突出,像胸痛、咳嗽等症状多被患者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混淆,于是自行用药甚至放任不管,为癌细胞的持续增殖发育奠定了基础,在未介入筛查或积极预防的情况下,该病几乎“无解”,而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为晚期,而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极低,仅为10%-20%,甚至更低

[2]。在为肺癌患者开展治疗期间,发现此类患者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将近100%癌症患者都会呈现轻重不一的心理障碍,而这又会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阻碍治疗方案进展,有患者甚至会因此自杀。

心理护理干预指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同时,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引下,利用相应的护理技巧以正面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像肌肉放松疗法、合理宣泄情绪、强化护理宣教、优化住院疗养环境等均包含在内,是帮助患者身心状态恢复的有利手段[3]。在本次研究当中,为B组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经护理后,此组患者HAMA、KPS分值均有明显改善,优于A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有积极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亚前,赵娟. PERMA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生命科学仪器,2023,21(1):448-449.

[2]吴杏尧,曹慧娇,刘明慧. 以量化评估策略为视角分析的心理护理在老年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1):17-20.

[3]王学珍,侯晓莉.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 甘肃医药,2022,41(11):1033-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