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6
/ 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福芹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2245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以初中数学课文《有理数》为例,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多角度思考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幽默、游戏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在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与常规思路不同,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价值。再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性思维往往源于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产生创造性的火花。

教师还应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关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放下权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期待。惟有如此,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敢于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鼓励质疑创新的学习环境、注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土壤。

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以初中数学课文《有理数》为例,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理数和以前学过的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以及负数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他们探究有理数奥秘的欲望。在学习有理数的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灌输知识,而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例如,在学习用分数表示有理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互质时最简分数、通分、约分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

数学知识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数学知识,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与小数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可以表示为分数,也可以表示为小数,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异同?为什么有的有理数可以表示为有限小数,有的却只能表示为无限小数?"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有理数的本质特征,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师还可以搭建探究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如"有理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你能找到有理数的一些有趣的性质吗?"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互补不足,创造性思维在碰撞交融中迸发出火花,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多角度思考,搭建探究合作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创造的乐趣,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品质,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支撑。发散思维是指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如代入法、方程法、图示法等,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他们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品质。

逆向思维是指从结果出发,反向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三边长度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探究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的原因。这种从结果出发、反向探究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判断、评价的思维方式。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者一些看似合理实则有悖常理的解答。这时,就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找出其中的漏洞或错误。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含有错误的数学命题或解题过程,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正。这种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甄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从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教学实践。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多角度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品质,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3,(15):176-178.

[2][1]杨小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海星中学;,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