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6
/ 2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张赛男

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门诊部  吉林 长春 130062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时间制定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研究对象制定为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80),电脑抽号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前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后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SDS等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这种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效果;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是门诊收治的患者中多见的疾病类型,该病症的发生与心脏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相关,患者的临床特点通常以反复发作为主,且临床对患者施治的预后效果欠佳[1]。慢性心力衰竭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甚至还会造成患者发生死亡等问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再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病程相对漫长,患者极易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常规护理服务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加强用药、饮食等方面的口头宣教等,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但是对患者整体情况的改善情况相对局限[2]。个性化护理该干预则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此为患者开展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可控因素对患者全面恢复造成的影响[3]。因此,本文深入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时间设置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实验对象设置为40例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电脑抽号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女:20/20,年龄:56~81岁,均值(68.53±1.47)岁。对照组:40例,男/女:21/19,年龄:57~80岁,均值(68.59±1.57)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掌握患者心率、呼吸等方面的情况。同时,针对患者所需使用的药物为其进行介绍,其中包括:药物名称、药物剂量、药物剂型等。而且还应讲解患者在饮食方面所需注意的事项,提醒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1.2.2个性化护理

  (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科室的相关情况,并为其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病因、危害等,同时,为其介绍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提升患者的配合度。(2)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并引导患者完善相关检查,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为临床对患者的施治提供参考依据。做好对就医环境的温度调节工作,且需要做好日常通风处理,确保就医环境干净、整洁。(3)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引导患者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对患者的主诉进行倾听,积极为其提供疏导。为患者播放音乐,且需要以轻柔、舒缓的音乐为主,使患者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

   详细记录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其中包括:LVEDD、LVEF等指标。

1.3.2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

     利用SAS、SDS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即:焦虑、抑郁等情绪,评分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越明显。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

研究组心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s)

组别

例数

LVEDD(mm)

LVEF(%)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59.35±4.25

49.49±3.75

34.14±4.17

59.74±6.48

参照组

40

59.84±5.83

55.28±3.44

32.63±4.33

43.53±7.25

t值

0.429

7.196

1.588

10.543

P值

0.668

0.000

0.116

0.000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

研究组心理状况优于参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44.47±3.60

32.21±3.20

45.54±3.18

31.47±0.70

参照组

40

44.49±3.70

40.10±2.74

44.45±3.20

36.61±2.14

t值

0.024

11.845

1.528

14.437

P值

0.980

0.000

0.130

0.000

3.讨论

门诊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其病情状况相对较为严重,如若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则存在较高的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据临床调查发现,患者在患病后,常常表现出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若未能接受及时且准确的干预,患者则会表现出严重的精神、思想等多个层面的压力,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4-5]。因此,需要及时为其提供护理指导。常规护理服务在应用期间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配合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所获得的效果相对局限。个性化护理干预则是通过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干预,并及时为其提供具有个体性、针对性的护理指导,纠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6]。同时,这种方式通过不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通过为其介绍环境,并讲解与疾病相关知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思想层面负担等,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再者,考虑到患者面对医院这一陌生环境常常表现出拘束行为,加之对各个科室所处位置的不了解,影响患者各项检查的落实,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引导,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及时且准确的检查,确保能够清楚并及时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发展。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SDS等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给予其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刘英华, 邓露双, 邓莉.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足浴对CHF患者睡眠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 21 (03): 416-419.

[2]王双娜, 丁艳丽, 刘艳萍, 胡旭红, 李慧杰, 何书芳, 孙文博.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24, 30 (03): 141-143.

[3]韦柳枝. 人文关怀理念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满意度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24, 28 (03): 124-126.

[4]康瑜. 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护理, 2024, 16 (01): 19-22.

[5]郭军红, 刘江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期间应用跨理论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的干预效果[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4, 30 (01): 171-174.

[6]郝天天, 徐翠荣, 蔡雪, 徐筱璐, 谈雅茹. 健康生态学视域下医联体模式的健康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42 (06): 84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