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室护士患者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6
/ 2

妇产科手术室护士患者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估

王慧慧

河北生殖妇产医院

摘要:目的:评估妇产科手术室护士接受系统化患者安全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在我院妇产科手术室工作的60名护士,分为30名观察组和30名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安全教育,观察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系统化安全教育。比较两组护士的安全知识掌握率、安全操作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教育后,观察组护士的患者安全知识掌握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安全操作合格率方面,观察组(93.3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此外,观察组护理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结论:对妇产科手术室护士实施系统化患者安全教育,可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室;护士;患者安全教育;效果评估

患者安全是现代医疗的核心要求,也是衡量医疗质量的关键指标。每年我国有400万例医疗不良事件,约40%可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预防。由于妇产科手术风险高,涉及母婴生命,因此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有更高要求。然而,当前妇产科手术室护士在安全知识、操作规范、风险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威胁患者安全。为此,本研究计划对妇产科手术室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系统化患者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操作技能、风险意识等内容,采用多种培训方式,以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实践水平。此培训旨在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室工作的护士60名作为研究对象。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在妇产科手术室工作≥1年的正式护士;(2)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护龄<1年者;(2)脱产进修或长期休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护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教育方法

对照组每月接受一次常规患者安全教育,包括医院组织的安全知识讲座和操作规程学习。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系统化患者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1)理论学习:每周集中授课,涵盖患者安全核心制度、风险因素、不良事件识别与报告、医患沟通技巧等,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理解。(2)技能训练:采用情景模拟,分组演练手术室安全隐患、手术并发症、医疗纠纷等场景,提高应变能力和实践技能。(3)制度考核:每月组织安全操作技能考核,不合格者接受强化培训,确保安全制度落实。(4)团队建设:开展医护沟通、团队协作训练,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升护理团队凝聚力。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患者安全知识掌握率;(2)两组护士培训后的安全操作合格率;(3)两组护士所管理病区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5 疗效评价

患者安全知识掌握率和安全操作合格率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结合评估,得分≥80分为合格。不良事件指给患者带来伤害或经济损失的医疗差错或意外,包括压疮、坠床、院内感染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患者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培训前后患者安全知识掌握率比较

培训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的患者安全知识掌握率分别为66.67%(20/30)和63.33%(1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6)。培训后,两组掌握率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培训前后患者安全知识掌握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培训前

培训后

对照组

30

19(63.33)

24(80.00)

观察组

30

20(66.67)

29(96.67)

χ2值

0.089

4.320

P值

0.766

0.038

2.2 两组护士培训后安全操作合格率比较

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安全操作合格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

2.3 两组护士所管理病区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士管理的病区患者发生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为3.33%(3/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

2.4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87/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7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3 讨论

研究发现,对妇产科手术室护士实施系统化患者安全教育,能显著提升其安全知识掌握率和操作合格率,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该教育模式结合理论与实践,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加深护士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规范操作流程,并强化风险意识。同时,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差错和医疗纠纷,赢得患者信任。这些措施综合应用,可提高护士对患者安全的认识,改善护理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总之,实施系统化患者安全教育对妇产科手术室护士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岩.安全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12):0140-0142.

[2]魏毅.手术室护士对术前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分析[J].中国食品工业,2023(23):120-122.

[3]陈国华.手术室护理安全教育及手术配合能力评估在手术室中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2):3396-3397.

[4]张玉娟,梅峰林,张晨霞,丁晓兰.阶梯思维安全管理模式预防手术室护理中断事件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2):163-165.

[5]苑景,朱红.整体意识启蒙教育在手术室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9):55-57.

[6]任婉君,张基灵.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风险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8):125-12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