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师对提高农民物质文明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农艺师对提高农民物质文明的实践研究

杨文静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中心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农艺师作为农村发展的专业人才,在提高农民物质文明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艺师;农民物质文明;实践研究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脱贫攻坚战等惠民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其对于物质文明的追求呈现上升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服务为农”的农艺师成为当下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的关键。

1农艺师在提高农民物质文明中的作用

(1)农艺师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艺师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能够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养殖技术指导。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益。(2)农艺师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农艺师通过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授农民实用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此外,农艺师还协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3)农艺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艺师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农艺师还关注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4)农艺师在农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农艺师通过培训、宣传等途径,传播现代农业理念、弘扬农耕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农艺师还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

2农艺师对提高农民物质文明的实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1农艺师供给不足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艺师的数量相对较少,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由于农艺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在提高农民物质文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农艺师供给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物质文明的提升。

2.2农艺师培训与选拔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农艺师的培训与选拔机制尚不完善,导致部分农艺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农艺师的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操作环节,使得学员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农艺师的选拔机制侧重于学术成果,而忽视了实际工作能力,导致部分农艺师脱离实际、难以服务于农民。

2.3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虽然我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如交通、通讯、水利等设施。这使得农艺师在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时面临诸多困难,影响了农民物质文明的提升。

2.4农民接受程度有限

在我国农村地区,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程度有限。这导致农艺师在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效率方面遇到阻力,不利于农民物质文明的提升。

2.5农艺师与农民之间的沟通障碍

部分农艺师在开展工作时,由于缺乏与农民的有效沟通,导致技术推广和服务效果不佳。这既影响了农艺师工作的开展,也使得农民难以受益于农艺师的专业知识和服务。

3农艺师对提高农民物质文明的实践研究策略

3.1注重农村技术人员的开发

在农艺师的培养过程中,各级的农业部门应注重对于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依据本地区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掌握专业技能、具有丰富农作物种植经验的农民,可以结合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着重培养成可以带动本地农民发家致富的“农艺师”;(2)在农村技术人员的选拔与培训过程中,要及时抛弃“唯学历论、唯职称论”的理念,而是以敢于创新、踏实认干为基础,从而加大农村特殊人才的输送力度。

3.2技术创新与推广

首先,农业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最初的常规育种到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每一个突破都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农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广这些先进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其次,农业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农艺师可以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农艺师还应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3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农艺师应承担起农民教育培训的重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艺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和沟通技巧,以传播农业科技,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入。然而,仅依靠现有的农艺师队伍是无法满足全国范围内广大农民的培训需求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农艺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艺师培训的支持力度。通过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使农艺师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此外,还可以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农艺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其次,农艺师应主动承担起教育培训的责任。他们要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通过现场指导、培训班等形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同时,农艺师还应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3.4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农艺师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政策支持是农艺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农艺师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投入,为农艺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农艺师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此外,政府还应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艺师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艺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政府可以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农艺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同时,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农艺师选拔任用制度,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富有创新精神、热爱农村事业的农艺师,充实到农村基层工作队伍中去。

3.5产业结构调整

农艺师应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农艺师需要了解市场需求,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此外,农艺师还应关注农民创业和农村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艺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结语

总之,农艺师在提高农民物质文明的实践中,应采取多种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贡献力量。通过技术创新与推广、教育培训、产业结构调整、市场营销和政策支持等途径,农艺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钟军.大力培养农艺师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17):42.

[2] 钟军.“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8(16):176.

[3] 孙玉萍.农艺师对提高农民物质文明的实践探讨[J].农家参谋,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