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2

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周萍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汽车驾驶与安全教学部 云南昆明 650300

摘要:传统学徒制育人模式在高职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中已经不适用,现代学徒制渐渐兴起,基于这个背景,文章讨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通过解读最新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论述汽车驾驶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就提高人才素质、满足新时代技能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进行重点讨论。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汽车驾驶;人才培养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育人方面越发强调实践教育,教育界认识到若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的能力,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的。因此学校在组织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汽车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汽车驾驶专业的特质,采取各种校企合作、实践学习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新时期由于校企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给学生学习锻炼带来影响,因此学校在组织实习、培训的时候,需要贯彻新时代的育人理念,做好人才培养的准备工作。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的解读

(一)强调校企合作

就《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文件来看,文章倡导学徒制,革新传统课堂育人模式。随着时代发展学校应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努力,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创设职场,展示学徒制的培养优势。在新时期学生的学习理论需要验证,引进学徒制,可以达到人才模式的培养。在现代化引领下,首先需要深度了解合作企业的实况,比如当地的汽车生产企业、知名大型汽车企业,了解制度以及规模;其次,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通过沟通,创造方案,结合生产实训学习内容来落实方案,以职场为载体来进行现代化的职业培养。院校在培育的过程中,校企合作的实践教程对接教育与生产,要教师与企业技能人才有效对接,达到实训一体化的育人目标。院校借助企业课堂,创立课堂形式,学生逐步了解就业岗位的工作模式和深入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的标准[1]

(二)整合校企资源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要了解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学校的定位,企业是出资方,付出经济与基础设施的成本,为加深人才培养,企业如何调配资源,做好人才培育十分关键。整合校企资源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学习方案,根据需求增添设备,完善实践体系。为让学生可以在毕业后进入到汽车企业之内,企业可以从本公司调动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帮助。构建完善的课堂后,还可以研究有价值的教学路线,利用先进的工作经验来培育学生,为其提供准确、先进的育人资源,并且完善汽车专业的育人体系。

二、现阶段学徒制情况分析

(一)培养目标并不突出

现阶段高职汽车驾驶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研究较少,理论研究更为薄弱,没有完整的高职汽车现代学徒制专业课借鉴和参考,整体来看育人方面没有突出重点。新时期政策引领,各种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引进,导致育人内容更充分、完善。高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视革新,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的关键在于育人目标的定位存在问题。育人过程中,育人目标是技能型人才,但是在育人方面,定位和育人范围均存在偏差。

(二)课程体系落后

如技能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定位或高或宽泛,对课程体系设置大于实际,脱离市场本身。课程内容的构建方面落后汽车行业市场的发展,这些课程体系改变不及时,因此落后当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理论、实践的比例不合理,实训资源十分有效,学生掌握的技能和市场所需要的技能之间有差异。在育人方面,长期的职业教育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但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在校企合作方面企业的配合度有待改进,尤其是缺乏政策的引导。学校的校本合作影响比较大,因此育人方面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高职院校在培养方面,更多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所服务,而经营的目的是谋求更多的利润,甚至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需要承担的责任。校企合作本身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更关键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怎样的技能和实现怎样的提升。

三、现代学徒制下的育人培养途径

(一)积极引进先进的汽车行业职业标准

在育人方面可建议国内汽车培养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学习先进的经验,了解行业内知识体系、技能需求,让行业标准不断提升,让人才的培养与国际需求对接。比如新时期新能源汽车技术备受重视,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下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育人过程中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掌握汽车驾驶、检测、维修等技能。2019年,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发布《汽车变革下新技术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之道》,且在2018年10月出版了《中国汽车产业长期人才发展研究》,该研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展开讨论。新技术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十分关键,因此积极引进国际的育人标准,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甚至可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鼓励员工海外转岗,以此来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比如某汽车龙头企业在职位的升迁上,要从高级经理往总监方面升迁,需具备两年的国际经验,可将其作为前提

[2]

(二)思政引领构建全新的育人体系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汽车驾驶专业育人,要强调思政引领,确保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某院校在育人方面,提出强调“AUTO 文化、多元协同”的育人理念,以“立足思政、深化思政、延伸企业思政”为一体的思政教学理念,让学生可以对汽车产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汽车驾驶专业的学习中,借助思政理念,持续探索专业内涵,优化人才培养方向,借助思政理念来提升育人理念,构筑全新的育人框架体系,打造更全面的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育人架。

(三)产学协同与科教协同同步育人

结合学徒制育人目标,利用产学协同模式来打造人才“蓄水池”,高职院校可通过调查与分析汽车行业的市场发展需求,聚焦产业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定点实践,打造产学协同的原则。在育人体系中,搭建“多元产学平台”,借助企业这个平台来打造系统的“育人池”。因此某高职院校积极与“东风汽车”“比亚迪”等汽车公司合作,并且组建汽车行业董事会和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教育体系、教材、项目等,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监督学生的实践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育人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合学徒制育人目标,打造科学协同育人模式。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引导创新,以教研来进行育人,持续深耕应用研究创新,挖掘科教融合的可能性。新时期,通过创建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借助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汽车梦工厂等平台的创建,鼓励学生创新[3]。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竞赛中,参与节能减排竞赛活动,坚持毕业设计的选题与科研项目结合,且根据项目进行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确保科学的教学内容持续更新,为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四)其他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育人体系,可以在国际协同方面不断努力,比如和国外的大学共同创建国际班,开展“3+2”的贯通培养项目,与国外的大学共建培训中心,开展汽车夏令营实践活动。也可推广校际协同模式,比如和其他的兄弟学校协同开展人才培育模式,交流人才培养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汽车领域不断发展创新,延伸出汽车强国梦想以及汽车产业创新梦想,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育人理念不断改善,文章就育人内容进行阐述,为高职院校培养一流的、先进的人才模式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滕卓易. 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J]. 装备制造技术,2023(5):230-232,255.

[2] 于星胜,张敏.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尊享型智能实训室的建设与应用[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32-34,48.

[3] 崔爽. 信息化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汽车专业建设策略分析[J].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13):162-164.

作者简介:

    周萍,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助理讲师,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汽车驾驶与安全教学部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