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

方珍妮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15

  摘要: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在确保其稳健、健康发展及持续进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伴随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度拓展以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正面临一系列崭新的挑战与契机。本篇文章的核心目标在于探究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优化与创新路径,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效能和市场竞争实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完善;创新

  引言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支柱角色,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维系国家经济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但近阶段,部分国有企业暴露出来的诸如贪腐、效率低下等问题,揭示了现存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对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进与创新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大价值,在实践意义上同样不可或缺。

  1.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1.1内部监督薄弱

  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在设置和运行中存在明显不合理与独立性欠缺问题,削弱了监督效力与力度。结构上,监督机构层级偏低,权威不足,职能划分不明,导致监督工作难聚合力。独立性方面,受制于管理层的人事任命和薪酬考核,监督权行使受限,无法对决策和运营实施有效约束和纠偏。此外,监督力度疲软表现在资源不足、手段单一(侧重财务审计而非全流程监督)及处罚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影响了监督的有效性和威慑力。

  1.2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

  政府和社会多元力量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存在整合不足、协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能充分利用多元化监督优势,形成有力整体监督效应。政府监管虽有国资委、审计署等多部门组成体系,但信息共享、协调配合不足,监管标准各异,导致可能有监管盲区、重复或真空。监管手段和技术更新滞后于市场发展,限制了全方位、动态、精准监管。社会监督作用未充分发挥,因信息公开不足、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舆论监督受限,尤其在重大民生、公共资源交易、环保等领域监督力度有限,难以形成强大外部压力促使国企自我约束。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衔接不紧密,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和社会监督针对性减弱,两者互补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1.3监督人员素质不高

  在国企监督中,监督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成为显著问题,严重影响监督质量和效果。缺失财务审计、法律、管理等行业专业知识,会导致监督人员无法深究企业运营细节,错失风险识别,如会计知识不足易遗漏违规行为,法规理解不透彻则易致监督偏离。同时,实践经验匮乏,使监督人员在处理企业实际运营问题时反应迟钝,如缺乏对治理结构矛盾、利益输送等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这种知识和经验的缺失还打击了监督人员的信心和执行力,面对复杂运营环境和监督任务时,易犹豫不决、执行力下降,从而降低监督工作效率。

  2.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对策

  2.1加强内部监督

  优化国有企业监督效能的关键在于调整内部监督机构,确保其层级适当、权威充足,覆盖各级管理层。提升监督机构独立性,赋予其更多自主权,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公正监督企业决策与运营。强化对领导班子的监督,严控权力运行,严查违规行为,保障依法依规决策。增加监督资源,提升监督队伍素质,运用现代手段全面审查企业各环节。完善监督结果运用和追责机制,严肃处理问题,形成有效震慑。通过这些努力,可优化监督机构设置,增强其独立性,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保障国企规范运营,防控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2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意味着政府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管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法规制度,细化监管内容,提升监管效能。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优化监管机构设置,明确监管权责边界,提高监管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度;采用先进的监管手段和技术,实时跟踪监测国有企业的运营状况,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的要求;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专项检查力度,对国有企业财务状况、投资决策、资产处置、关联交易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核查,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鼓励新闻媒体、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公众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到国有企业监督中来,通过拓宽信息公示渠道,加强信息披露,提升公众参与度,让全社会共同监督国有企业的运营行为。强化舆论监督,对国有企业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舆论评价,促使国有企业接受社会公众的检验和评判,形成舆论压力,倒逼国有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合规经营意识。

  2.3提高监督人员素质

  强化监督人员培训与管理是提升国企监督效能的关键基础。为此,应构建完善的教育训练机制,定期举行专业、法规及运营等课程培训,借由业内专家经验分享,助其掌握最新监管理念和方法,确保精准定位问题。同时,加强廉政教育,培育职业道德,树立正确价值观,使其坚守公正、抵制诱惑、勇于揭示并改正企业内部问题。在绩效管理与考核评价上,设定科学评价体系,兼顾任务完成情况及公正、独立、创新性,奖优罚劣,激发积极性,提升团队整体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最后,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环境,提供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激发监督人员持久投入,保障国企健康发展。

  3.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创新建议

  3.1创新监督手段

  在新时代,构建国有企业监督信息共享平台是提升监督效率的关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实时、互通的监督信息共享。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建智能信息系统,实时收集和分析企业运营数据,确保信息时效准确。该平台连通政府监管、企业内部和社会公众,实现多方同步监督,增强透明度,同时支持智能分析预测潜在问题,提前干预,减少风险。通过标准化信息流程,提高监督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满足实时监督需求,驱动决策优化,推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之,建设监督信息共享平台能大幅提升监督科技含量,有效利用信息,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2引入第三方监督

  引入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作为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补充,能独立、客观地进行企业评估。这类机构凭借深厚行业背景、丰富经验及严谨评价体系,从专业角度深入全面审视企业。它们如会计师事务所、律所等,能精准监督企业运营各层面,特别是财务、法务、战略规划和风险控制。因其独立性,能消除内部监督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和偏见,揭示风险和管理问题,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建议,为各方提供可靠信息。

  此外,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有助于国企完善内部管理,提升透明度,符合国际企业治理标准,从而提升公信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总体来看,此类独立客观的第三方监督评价,能补足内部监督短板,更有效地推动国有企业提高治理能力、防范风险,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3.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将监督结果与企业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紧密结合,以此激发国企自我监督动力,提升内部治理效能。具体操作包括:构建科学考核体系,把监督结果(如合规经营、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党风廉政等方面表现)纳入领导班子考核;监督发现问题会直接影响领导成员考核成绩,关联其职位晋升和薪酬待遇。同时,结合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肯定与激励,对问题责任人严肃追责,塑造积极监督文化。公开监督结果,接受内外部监督,增强领导班子危机感和责任感,促使其主动整改问题,提高监督效能。通过这种方式,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压力传导机制,推动国企内部全员、全程、全链条监督,从而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结论

  通过对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继续关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不断总结经验,为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1]赵文清.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企纪检监察工作[J].赤子,2020(6):202-203.

[2]于瀚强.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同级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4):508-509.

[3]郑政. 新形势下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办公室业务,2021(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