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

/ 1

父母教养方式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

卢敏 仲英 彭芙蓉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基金项目:攀枝花市科技局 2020 年度市级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20ZD-S-20)

项目名称:父母效能训练在未成年人非自杀性自伤干预中的有效

性研究

关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可以说是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隐患问题。家庭可以说是一个人最先接触而且是未来一生都会持续接触的生活环境,父母本身应用的教养方式对于个体解决问题的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家庭教养的方式方法与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针对父母教养方式与非自杀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希望父母对于教养方式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创建温馨、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最大力度的降低学生非自杀性自杀行为发生。

一、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析

非自杀性自伤,简称NSSI,指的是不以自杀作为目的,同时不被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接受、故意对自身所施加伤害的一种行为。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父母的教养方式都是造成自伤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有关专家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症状以及自伤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发现父母本身的不良教育方式,可以通过青少年本身的心理疾病症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作者认为,父母本身的教养方式、心理疾病的症状以及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更好的、有效的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进行干预,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与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就目前来讲,针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相关研究表明,调查结果受到自评量表以及社会赞许性因素的影响与限制较大,研究检测得到的数据与社会中出现的真实比例普遍要低一些。研究表明,父母本身的情感理解、家庭温暖、理解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呈现负相关,同时还发现,家庭积极的教养方式可以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一个正向的预测作用。多数研究专家与学者之间在这一点上的研究是高度一致的。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极有可能增加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风险与机率,相反消极的教养方式会无形中增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风险与机率。所以,家庭父母在于青少年相处当中,应该更多的采用积极教养的方式,减少或者是不采用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以此来更好的规避掉青少年非自伤性自杀行为出现的几率。

二、有效干预措施

父母教养方式中含有的情感温暖、理解;父母的惩罚、过分干涉、拒绝、不认可以及过度保护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症状之间密切相关,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心理疾病症状出现的一个整体水平。其一,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例如,父亲的情感温暖,对于孩子的理解等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母亲的情感温暖可以有效提升家中子女情绪的稳定性。也就是说,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的教养方式,从父母身上学习更多有效控制情绪、调节心情以及控制行为的调节策略,使得父母以及家庭教养对孩子的鼓励、支持以及参与并降低孩子不良情绪与行为发生的机率。

青少年辩证行为疗法,简称DBT。DBT对于青少年的NSSI行为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有效控制与减少NSSI行为的发生的机率。有关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自伤思维与行为的心理社会的干预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同时对其治疗效果实施进行等级划分,最终研究结果表明DBT治疗在第1级与第2级的治疗效果非常好。第1级,也就是DBT治疗中公认的有关青少年故意自我伤害以及产生自杀念头的一种有效干预方法。第2级,DBT可能对于NSSI行为的减少以及自杀性企图有一个不错的预防效果。

据多项实验数据研究表明,DBT疗法对于NSSI行为预防与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NSSI行为发生的机率。DBT疗法对于NSSI行为减少方面的研究效果要比常规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好一些,同时在结束治疗一年内的根据调查中,治疗效果可以长期保持不变。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而言,BDT的干预治疗可以明显促使NSSI行为发生的次数、频率有一个较快的下降速度,下降的幅度也会更大一些。即便是在短暂的中止干预之后,DBT的治疗效果依旧会对NSSI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DBT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身的情绪,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身NSSI行为发生的概率。不加判断的接受DBT疗法技能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边缘型人格障碍本身严重程度出现一个有效降低,患者在接收但不对自己本身经历做出任何判断的可能,会有效降低羞愧与自嘲的程度,进一步达到降低NSSI发生的频率。建立在中庸思想基础上的DBT技能训练,可以有效缓解参与者自身长期强迫、焦虑、恐惧以及精神疾病及附加症状等方面与团体治疗相比,得到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小结

综上所述,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通过青少年表现出来的病理心理症状,间接性的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有关研究针对自伤行为的心理机制以及所产生影响方面的空缺,同时针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国内的流行现状以及治疗措施有着重要的实际性意义。希望社会各界对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给予更多关注,了解父母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提醒与建议更多家长要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多多陪伴孩子、理解孩子,对孩子的各种情绪给予更多重视,积极、正确培养孩子自身对于思想与行为的控制与调节能力,有效预防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