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散临床外用应用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三黄散临床外用应用现状

王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50070

摘要:三黄散为中医经方,收录于《备急千金要方》,《普济本事方》,《点点经》等,均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之功效。近几年在中医的外用疗法中,主要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流行性腮腺炎,浅表静脉炎等;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及带状疱疹等疾病

关键词:三黄散;临床外用;疗效

三黄散来源繁多,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燥湿祛黄、止鼻出血,其原方由大黄、黄连、黄芩构成,而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黄芩、黄连等也被用来代替[1]。本方所用药材均属寒凉血解毒,逐瘀活血,黄连、黄芩、黄柏分别以清热泻火为主;与大黄共同发挥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的功效。

1三黄散的历史渊源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中所载三黄散,以大黄、黄芩、黄连各四两,食前以方寸匕(约2克),一日三次,功在清热燥湿,主治黄疸,身体面皆黄,鼻衄过多,并酒渣,大便闭而有热者。《杨氏家藏方》卷十三之三黄散,取黄丹(硫磺)、黄柏、黄连、白矾为细末,以津唾调敷,主治漏疮。《普济本事方》卷五所载三黄散,取大黄一两,黄连、黄芩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水调下,蜜水亦得,主治衄血无时,小儿伤寒发黄。《本事方释义》对此方有论释:“大黄气味苦寒,入足阳明、太阴;黄连气味苦寒,入手少阴、太阳;黄芩气味苦寒,入手大阴、阳明。此阳气上逆,血热妄行,非大苦寒之药,不能使阳气下行,乃正治之方也。”《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方之三黄散,取黄连、黄柏、赤小豆、水银、臭黄各二两,研为细末,旋取油调涂疮上,主治小儿疥疮。

可见,三黄散是古代用于治疗大量酒精所致的关节痛的常用方剂,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另外,三黄散在中国自古就有使用,主要用于治疗黄疸、痈肿痛、疮疡肿毒等疾病,而非口服。从而为三黄散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确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三黄散各药物抗炎止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1大黄的抗炎成分及药理作用

大黄中以蒽醌类、蒽酮和鞣质为主;大黄多糖等,其中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抑菌的作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大黄蒽醌中的二蒽酮为其重要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其中,蒽醌主要有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大黄酚、大黄醇、甲基醚类药物等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急性角膜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心肌梗死等有较好的疗效;研究发现,大黄素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抗炎作用[2]:(1)大黄素可通过TLR-2调控NF-к B通路,降低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的分泌。(2)  PPAR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增殖剂活化受体(Peroxidas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RAgamma),能通过与 PPRAgamma结合,上调 PPRAgamma的表达,进而下调APK及NF-к B的活性,进而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的分泌。研究发现,大黄素可促进巨噬细胞mCD14的表达,增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识别与吞噬功能,进而改善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研究发现,大黄素可通过下调趋化因子SDF-1的表达,降低炎症细胞的募集,缓解炎症。

同时有学者发现,大鼠 RA模型中,大鼠的滑膜细胞中PGE2的合成减少,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减少,而TNF-α和IL-6的合成减少[3]。亦可通过阻断小鼠骨髓内巨噬细胞的成骨能力,减轻骨质疏松。研究发现,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肺组织中,发现,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肺组织中,发现了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iNOS)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减少了 CO的分泌。研究发现,大黄酸可通过下调NF-к B信号通路及NLRP3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研究发现:1)大黄酸通过下调炎症因子IL-1R表达,下调炎症因子表达;2)通过下调IL-1β表达,下调APK通路,缓解关节炎症。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黄酚和大黄黄素甲醚对脑缺血/缺氧损伤具有显著的抗脑损伤作用,且可抑制促炎因子的过度表达,降低脑缺血区域的炎症反应。

2.2黄芩的抗炎成分及药理作用

黄芩中含有黄酮、挥发油和多糖等多种二萜类化合物和铁,锌、铜和锰;微量元素如铅和镉,多种氨基酸和淀粉;含有苯甲酸和黄芩酶的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和抗过敏等药理活性。黄芩素、黄芩苷为黄芩的主要化学组分,目前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化学结构及功能的认识尚不深入。研究发现,黄芩素可通过下调COX-2的表达,阻断 C/EBPb与 DNA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和代谢,从而缓解炎性损伤。研究发现,黄芩苷可明显下调IL-1β引起的 NO、PGE2生成,同时可下调COX-2、 iNOS、 MMP、MP-13等蛋白的表达,同时还可下调IRE1β对NF-к B的激活,进而改善小鼠关节的炎性反应。此外,文学平等[4]拟从体内、体外两方面验证黄芩苷可明显降低尿酸钠晶体诱发的炎性损伤过程中TNF-α的释放及NF-ɑ、NLRP3基因的表达,并对IL-1β及IL-18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可降低 PMN的募集,提示黄芩苷可有效地减轻尿酸钠诱导的大鼠关节肿胀,且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3黄柏及黄连的抗炎成分及药理作用

黄柏中含有多种生物碱类、柠檬甙类和固醇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降低血压和抗炎症作用;其主要活性组分为小檗碱、木兰碱和黄柏碱。小檗碱是黄连中的重要活性成份,也叫小檗碱,具有抗病毒,抗腹泻,抗炎等作用;具有镇静催眠,抗溃疡,降血糖,抗心率不齐等功效。有学者研究发现,小檗碱可通过调控NF-κ B, APK,PPAR-γ等信号传导途径,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反应。文献报道黄连素具有防治痛风的功效,其作用机理与其结合的Nrf2/Nrf2及其结合的抗氧化酶活性,缓解痛风[5]。小檗碱能显著下调大鼠血清和肾脏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力,且能显著减少大鼠血清和肾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的活性,提示黄连素可能通过调控 XOD来发挥其降尿酸的功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黄散取材简单、制备方便、价格经济,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适应症广泛,无毒副作用,且疗效显著。其常见配伍中的各药材经大量实验证明均有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

[1]万秀霞,孙秀萍,佟晶洁.大黄酚对结肠癌的抗肿瘤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7(05):74-79+86.

[2]张倩,李惠香,刘攀,柳亚男,王丽莹,李丹娜,赵烽.黄芩素的体外抗炎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8,31(03):232-238

[3]张雪宁,马方芳,郑艳秋等.苦寒类中药抑菌作用及机制的现状与思考展望[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4):180-182.

[4]曾彬,李元元,邬晶等.三黄散对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创面感染防治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10):1252-1253.

[5]吴波,余恭飞.三黄散联合中医穴位疗法及护理干预对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影响分析[J].江西中医药,2020,51(10):46-48.

[6]L H, W J, Q F, 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28 cases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reat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Sanhuang powder [J]. Rheumatology and Arthritis, 2022, 11 (03): 1-3+27.

课题名:黑龙江省中医药经典普及化研究专项课题

课题号:ZYW20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