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7
/ 2

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中的应用分析

杜小慧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介入诊疗科

摘要:本文探讨了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强调了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血管解剖的异常、瘢痕组织的存在以及其他解剖障碍,使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过程更加具有挑战性。接着,本文详细介绍了介入法的应用步骤,包括患者评估、影像学引导、无菌操作和并发症管理。这些步骤关键地影响了中心静脉导管放置的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最后,本文强调了术后密切监测的重要性,以确保导管的功能正常并维护患者的安全。通过精心执行这些步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支持。

关键词:介入法;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心静脉导管已经成为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用于提供药物输注、营养支持、血液透析等治疗。然而,对于某些患者来说,由于解剖上的特殊情况,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变得相当困难,甚至可能导致多次失败的尝试。这些被称为“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的患者,通常需要更加复杂和高风险的操作来确保导管的插入。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其操作步骤、适应症和效果评估,以及风险管理策略。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同时也有望为临床医疗实践带来更多创新和改进。

一、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的特征

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通常具有一些特征,使其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相对困难。这些特征包括血管解剖的异常,如异常曲张或狭窄,瘢痕组织的形成,以前的导管插入失败经验,或其他解剖上的障碍。这些因素使得导管插入过程更加具有挑战性,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技术,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1]。因此,对于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的患者,选择适当的介入法和经验丰富的医疗专业人员至关重要,以确保安全和成功的导管插入。

二、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中的应用分析

2.1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史,确定是否适合介入法

在应用介入法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之前,医疗团队首先必须进行仔细的患者评估。这包括审查患者的临床病史,了解其疾病状态、过去的医疗程序和可能的并发症。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决定是否适合使用介入法。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存在的合并症以及其他因素都需要纳入考虑,以确保选择最合适的中心静脉通路方法[2]。

2.2 使用影像学技术,定位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

成功的中心静脉导管放置关键在于准确地定位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为了做到这一点,医疗团队通常会利用影像学技术,如超声引导或X射线透视,来可视化患者的血管解剖结构。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精确地定位静脉的位置、方向和深度,以便安全地插入导管。

2.3 无菌条件下操作,根据影像引导将导管插入到目标位置

在确定了导管插入的位置后,医疗团队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以降低感染风险。导管通常通过皮肤小切口或穿刺插入,并在影像学引导下引导至目标位置。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技能和精确性,以确保导管的正确插入,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2.4 了解可能的并发症,采取措施降低感染和其他风险

在介入法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医疗团队必须始终注意并发症的风险。这包括感染、出血、导管移位或堵塞等问题[3]。为降低这些风险,医疗专业人员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严格的手卫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定期监测导管的位置和功能。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2.5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确保导管的功能和患者的安全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是中心静脉导管放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确保导管的功能正常并维护患者的安全。一旦导管成功插入,医疗团队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导管位置和通畅性。此外,患者应定期接受X射线或超声检查,以确认导管的位置和正确性。密切监测还包括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或并发症的迹象,如感染、出血或血栓形成。通过及时的监测和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在导管使用期间的风险,确保他们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通过患者评估、影像学引导、无菌操作、并发症管理以及术后密切监测等关键步骤,医疗团队能够成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治疗和支持。然而,我们也必须始终牢记患者的安全是至上的原则,不断努力改进介入技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操作的成功率。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不断积累,我们有信心未来将会看到更多创新,进一步提高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介入法的效能和安全性,从而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吴玉琴. 介入法运用史塞克导丝改良塞丁格技术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经验分享[C]//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203.DOI:10.26914/c.cnkihy.2019.104065.

[2]张翠勉,夏化文,袁会平.DSA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23):3675-3676.

[3]赵建新,朱晓黎,孙鸽.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09):1373-1377.DOI:10.13437/j.cnki.jcr.2011.0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