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3

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俞宇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215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策略。激励教育对于增强初中生的自信心、培养优秀品质以及促进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教育理念误差、实施方法问题以及激励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激励教育的有效实施。为此,本文提出了改正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丰富激励形式等有效实施策略,旨在为初中德育教育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激励策略;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德育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更影响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风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尤其是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兴趣,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虽然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育方法单一、激励措施不够科学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研究并探索更加有效的激励策略,对于提升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教育对初中生发展的价值

(一)激励教育能帮助初中生增强自信心,使其敢于面对困难

在当今社会,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德育工作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激励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有效的激励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增强自信心,还能使他们勇于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往往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难题,这时候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我怀疑。但是,如果班主任或教师能够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比如通过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或是分享类似困难的克服经历,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感受到关注和支持的同时,会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面对和解决问题。此外,激励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和挑战的价值,学生会更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畏惧失败,勇往直前。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初中生自信心的增强,还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励教育能帮助初中生培养优秀品质,促进其综合发展

在德育工作中,激励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培养优秀的品质,还能促进其综合发展。通过激励教育,学生能在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下,逐渐形成向上的榜样心理,学习和模仿那些得到认可和表扬的同伴,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质。例如,当一个学生因为主动承担班级卫生工作、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友善的态度、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或是在集体活动中勇于承担责任而获得班主任的表扬时,这种正面的反馈不仅能增强该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励其他学生效仿。这种通过正面激励形成的正向循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他们在道德、智力、体质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在激励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意识到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有其意义和价值,从而在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自控意识。这种自控意识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面临选择和挑战时做出更为理智和负责任的决定,还能激励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卓越,实现自我超越。

二、激励策略在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育理念存在误差,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在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应用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育理念存在的误差,特别是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这种问题的表现之一就是在处理学生之间的争吵和矛盾时,教师的偏见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来区别对待。在一些情况下,成绩较好的学生被默认为“受害者”,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被看作是“施害者”,即使事实未必如此。这种基于成绩的偏见不仅在调解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且在日常的教育和激励中也会无形中存在。这样的做法长期下去,会在学生心中埋下不公的种子。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误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因为成绩优异而可以获得特殊待遇;相反,成绩不佳的学生则可能感到被边缘化和不公平对待,这种感觉会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进一步影响其学习动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长期以往,这不仅会加剧学生之间的分裂,还会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和效果,违背了德育工作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

(三)实施方法存在问题,对待学生无法正确激励

在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实施方法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待学生无法“正确激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一些班主任持有这样的观念:认为德育工作主要是教师的责任,学生的角色仅限于接受教育,因此德育活动往往采取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性,导致德育教育变成了一种单向传授,而非双向互动。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参与到德育的具体实践中去。他们被动接受固定化、标准化的德育内容,难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从而影响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与意识。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在缺乏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在内心深处形成这些重要的品质和能力。此外,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德育实施方法还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成长的关键期,学生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实践和体验来探索自我、认识世界,如果德育工作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就可能限制他们的视野和发展潜力。因此,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激励形式相对单一,导致学生难以激发兴趣

在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形式相对单一,这成为了一个显著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在德育过程中激发兴趣。许多班主任在激励策略和形式上缺乏优化和创新,德育活动往往局限于传统的主题班会,激励方式也主要停留在口头鼓励上。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疲劳感,难以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人的心理活动和学习兴趣是多样化的,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单一的激励形式很难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和兴趣。当德育工作不能提供丰富多彩的激励手段和参与方式时,学生很可能对德育内容产生抵触感,难以主动投入其中,进而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此外,缺乏创新的激励形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德育工作始终围绕着传统且单一的激励方式进行,就难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影响到学生未来在更广阔领域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三、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改正教育理念,实施公平化德育激励工作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实施公平化的德育激励工作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策略。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而不仅仅是文化成绩的高低。公平化的德育激励工作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实施差异化的教育和激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擅长的领域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自信,促进全面发展。以某位学生为例,他在文化成绩上可能并不突出,但在绘画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并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佳绩。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首先应该肯定其在绘画方面的优势和成就,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努力弥补短板。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将对绘画的热爱转化为对文化学习的动力,试图在文化学习中发现乐趣,逐步提升成绩。此外,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激励还需要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了解学生在所有课程中的具体表现是基础,与家长深入讨论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是关键。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一领域有极高的兴趣和天赋,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么家长和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在其擅长的领域内深入发展。通过这样的公平化德育激励工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能在感受到被认可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二)改进教育方法,开展科学化德育激励工作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实施公平化德育激励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以及集体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正教育理念,倡导和实践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以自我管理模式为例,选择5位具有责任心的班委,并将学生分成五个管理小组,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将周一到周五的班级管理工作分配给班委的管理小组,不仅能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管理和组织,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周一让班长与第一小组进行管理,班长负责整体监督,小组中的不同学生分别负责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这种分工明确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当出现学生自律性差的现象时,班主任应鼓励管理员以正确的态度去管理学生,避免产生官僚主义,保证管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通过这种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责任与担当,还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这种模式的成功运用,需要班主任在初期给予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需要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能够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班级环境。

(三)丰富激励形式,落实多元化激励工作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丰富激励形式和落实多元化激励工作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情感成熟至关重要。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阶段,他们对外界评价非常敏感,且情感意识和自我认识还在成长中。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以“正确认识自己”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人物的成功故事和经历,如马云的三次高考历程及最终创造电商奇迹,以及北宋著名皇后曹氏尽管外貌平庸却获得群臣拥戴、百姓喜爱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班主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他们发现这些成功人士虽然经历过低谷和失败,但他们始终对自己保持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自信。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马云和曹皇后的相同点,深刻理解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挑战和坚持不懈努力来实现。班主任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的经历,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如表扬会、角色扮演、创意作品比赛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正面的反馈,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德育中激励教育的深入探讨,激励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有效的激励策略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取多元化、差异化的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兴趣。同时,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态度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公平、尊重和理解成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最终,通过激励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吴宝山.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8):110-112.

[2]杜金学.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J].读写算,2022,(18):37-39.

[3]王仁攀.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学周刊,2020,(32):161-162.

[4]王君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读写算,2020,(09):24-25.

[5]吴宝山.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8):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