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探究与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周围性面瘫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探究与讨论

郭莉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病康复三科  副主任护师   110032

摘要:目的:分析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运用康复护理在改善其生活质量中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护理。结果:施护前SF-36、Portmann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F-36、Portmann评分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施护前SAS、SDS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AS、SDS评分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并改善负性情绪。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生活质量康复护理

周围性面瘫是指患者面神经损害而诱发的面肌瘫痪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感染、外伤、肿瘤、血管炎性疾病、慢性系统性疾病等有关[1]。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额纹消失、口角漏气、眼睛无法闭合、嘴歪、鼻唇沟消失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味觉障碍、泪腺分泌障碍、听觉障碍等情况[2]。此疾病的发病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生存品质均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积极做好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等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3]。以下将分析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进行康复护理的实际价值。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周围性面瘫,样本数量7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5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8例、17例;年龄最低36岁,最高76岁,均值(52.6±3.5)岁;病变部位:左侧19例,右侧16例;身体质量指数(BMI)最低16.5kg/m2,最高32.5kg/m2,均值(22.6±2.3)kg/m2。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6例;年龄最低34岁,最高78岁,均值(52.7±3.4)岁;病变部位:左侧18例,右侧17例;BMI最低16.2kg/m2,最高32.8kg/m2,均值(22.5±2.4)kg/m2。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例如做好疾病知识宣教,指导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并做好口腔卫生护理,告知患者药物用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护理,方法为:(1)按摩护理:对于患者的面部皮肤进行热敷以及适当的按摩,利用双手对于患侧面部进行按摩,时间约5~10分钟,每日按摩2次,期间严格控制力度,以患者的耐受度为宜,从而刺激患者的面神经并改善血液循环;(2)穴位按压护理:对于患者的眼部、额部、口角部、鼻唇沟部位以及乳突部位进行按压,之后再利用手指遵循由上至下的原则,对患者的阳白穴、太阳穴、地仓穴等进行按压,从而改善面神经功能;(3)心理康复护理: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对患者的遭遇表达充分的理解以及同情,同时通过语言鼓励、引导以及安慰等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4)面功能锻炼指导:告知患者面部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例如反复进行皱眉、咀嚼、闭眼、吹口哨以及鼓腮等动作。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以SF-36量表对其生活质量情况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越好,并以Portmann评分表对患者的面部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其内容有撅嘴、鼓腮、放大鼻孔、抬眉等,总分为0~2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面部运动功能恢复越好。(2)利用焦虑、抑郁测评表(SAS、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SAS评分>50分为情绪焦虑,SDS评分>53分为情绪抑郁。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F-36、Portmann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SF-36、Portmann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F-36、Portmann评分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

表1 SF-36、Portmann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

组别

例数

SF-36

Portmann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观察组

35

65.26±3.37

85.29±6.17

5.62±1.13

16.53±1.17

对照组

35

65.25±3.39

72.36±5.19

5.63±1.12

13.02±1.09

t值

0.288

8.036

0.065

4.036

p值

0.539

0.003

0.297

0.012

2.2 SAS、SDS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SAS、SDS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AS、SDS评分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

表2 SAS、SDS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

组别

例数

SAS

SDS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观察组

35

52.06±3.07

41.16±1.15

50.85±2.26

40.03±1.19

对照组

35

52.05±3.08

49.63±1.62

50.86±2.23

47.25±2.08

t值

0.175

6.362

0.267

5.037

p值

0.293

0.005

0.180

0.008

3讨论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例如感染、外伤等,患者面肌瘫痪出现额纹消失等症状表现,此疾病对于患者的面部功能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患者的思想压力较高且生活质量下降,积极做好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改善上述情况至关重要。常规护理主要为流程化的信息告知、用药指导,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作用有限。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护理,即指导患者进行面部功能训练,并对其进行穴位按摩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升其舒适度[4]。而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表明,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够提升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并改善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邓徐英. 温针灸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2,35(19):169-171.

[2] 赵士梅.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1,40(18):105-108.

[3] 杨晶,窦健卿,马效麟. 阶段性康复护理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效果[J]. 中医药导报,2021,27(2):88-91.

[4] 韦丽虹. 康复护理联合激励性心理护理对面瘫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保健文汇,2021,22(1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