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

韩 喜 喜

(江苏省丰县宋楼中学,江苏徐州,221700)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扭转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局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就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本文主要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针对问题导向在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的应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充满了挑战,高中物理教学更是如此,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应适时适度的加以调整。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意识。然而,研究表明,单纯的探究性教学课堂效果并不好,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学生平静的大脑中激起好奇的涟漪, 才能切实发挥探究性教学的作用。

1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究性教学的内涵

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理论的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纽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想去一探究竟,继而进行独立探索,逐步探究,进而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将做还给学生,将独立思考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可见,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理论的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而且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主动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而言,许多物理规律和概念都是从复杂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不再是仅凭经验和简单的现象得出结论,而是更多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注重定性到注重定量,而且物理规律比较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多,即相对来说有较强的实践性。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理论的探究性教学,一方面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符合物理学科所倡导的探究性教学。

2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可将探究性教学与问题导向进行结合,将探究的主题设计为问题,将问题视为一个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解决。

2.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在进行“互感和自感”教学时,教师演示断路放歌,让手机耳机线与小线圈相连,让扩音器与另一大线圈相连,然后将小线圈放入大线圈,让学生猜测是否可以听到手机播放的音乐,然后进行操作演示,将小线圈或远离或靠近大线圈,发现音乐声音变化,与认知产生冲突,学生感觉不可思议,激动不已。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点燃,从而想去一探究竟,进而进行探究,生成问题,产生质疑。

2.2互动释疑,探讨问题

在进行 “向心力”教学时,让动力小车绕学生手指按压的细线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学生感受并分析问题:

(1)手指和绳子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

(2)松手以后,小车还做圆周运动吗?

(3)松手后,做什么运动?如果桌面光滑呢?

(4)小车做圆周运动的力指向何方?

(5)小车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如何?合力的方向有何特点?

(6)合力是恒力还是变力?

这样处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层次化,使知识的生成顺理成章,使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水到渠成。

2.3建构知识,解决问题

在进行“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动能表达式、动能定理内容与表达式两大方面的知识点,然后为了检测学生理解和应用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情况设计以下问题:

例题1:要想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改变汽车的质量或速度或同时改变二者都可以。在下面所列的几种情形中,汽车的动能各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  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

例题2:把一辆汽车的速度从10km/h加速到20km/h,或者从50km/h加速到60km/h。那种情况做的功比较多?通过计算说明。

例题3:有一质量为3g的子弹,可以通过厚度是4cm的木板,射入速度为400m/s,射穿后的速度是100m/s,思考:子弹射穿木板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多大?

上面几个问题中,例题1既巩固了动能概念,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用比例法求解物理问题的思维习惯。

例题2为运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基本题型,但学生仍然会由于大意而导致错误,因此可以克服学生想当然的缺点,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运用物理规律考虑问题的意识。

例题3则上升到变力做功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有些问题可以运用“化变为恒”的策略进行分析求解。

2.4情感升华,衍生问题

在进行“焦耳定律”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区分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后,通过对应练习:结合相关数据,分析正常工作的电动机的电功、电功率、电热、热功率。进而拓展到:假如电动机的转子突然被卡住,请分析相对应的物理量的情况。继而让学生思考:如果生活中正在转动的电扇突然不转动了,会产生什么危害,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深刻掌握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相关知识,又提升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总之,在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了解学情,分析学情,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互动释疑,探讨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注意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将习得的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总言之,让学生在学习中,既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又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互联网,问题导向学习模式[OL]. 2013.

[2]王玉辉. 中学物理教学"问题情景创设"的研究[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 (5).

[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18.1.作者简介:韩喜喜(1985-),女,江苏丰县,江苏省丰县宋楼中学,中教一级,硕士学位,物理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