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浅谈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党 越

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

    古代诗歌,是我中华民族文学之瑰宝。遣词用字经得起千锤百炼,画面优美引得人浮想联翩,意境幽远受得住反复推敲。孔夫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而古诗歌在初中主要考察默写和赏析两部分,无论是考察什么,都要对诗歌进行分析。所以,我将在教学初中古代诗歌时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法做一归纳。

我认为,学习古代诗歌,大体可经过解——读——赏——悟四个环节,其中,读和品两个环节尤为重要。

一、

解诗题,知诗人。如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一)《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我们先看题目,让学生看题目,从题目当中得到哪些信息交代了哪些内容?题目的意思是什么?通过设置这个问题,学生梳理信息后很快就能大致掌握这首诗的大概内容。然后再看诗人是否是我们熟悉的,如婉约派、豪放派、边塞派等,如婉约派的李清照《武陵春》里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了解诗人前期和后期的作品就可知道此诗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从诗句中体现诗人的离愁别绪。

二、读

1、读基本知识。如诗歌某一作品的体裁,出处,题目里的重要信息,作者所处的朝代,及背景。这些要素中应重点引导学生细读古代诗歌的作品产生的大背景和小背景。所谓大背景就是诗歌所透出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所谓小背景指的是作家生活的具体年代以及具体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换。这可以在学生自查资料的预习并介绍中完成。如曹操《观沧海》一诗。该诗是作者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八月,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后,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的这首诗。了解了这段背景,就可以明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奇特想象的作用了。

2、读感情基调。古代诗歌往往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有慷慨激昂者,有沉郁超然者,有飘逸不群者,有温润婉约者……诗词曲的字里行间必有关键词句帮助我们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当然,在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前,应引导学生划分诗句的节奏、读准字音和重音、找出韵脚。这些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应以学生为主导来解决问题。

如八年级上册《春望》一诗。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书下注释和背景介绍等知识帮助下,诗中,“国破、溅泪、惊心、烽火”等词,都能帮助学生品读出此诗的沉郁悲怆的感情基调。而这种沉郁悲怆正可引发学生对杜甫的同情,深思。                                                                                                                                                                                                                                                                                                                                                

3、读诗文,展开想象。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我们边读边要发挥想象想象那广阔无垠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直直的升起,一条宽广的大河映照着夕阳,空旷的大漠,孤零零的炊烟与大河,使人倍感孤独。

三、赏

1、赏表达方式。众所周知,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说明。古代诗歌,其议论或抒情基本上建立在记叙或描写或二者并存的基础上。如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诗将描写和记叙结合在一起,借美好的想象抒情,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2、赏意象。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都是借景抒情的佳作。自然景物因作者有情而变得有情。这些具体的事物就是我们要品析的诗歌意象。 最典型的还是七年级语文上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意象颇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意象笼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中,更有力的表现了游子浓重的思乡之情。

3、赏诗眼。诗眼,往往是古代诗歌中某一句中最引人、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字,也是准确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之处。因此,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快速精准的找出“诗眼”,有助于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此曲之眼“断肠人在天涯”,唱尽漂泊游子的无尽哀愁;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此词之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失意者的旷达之情;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之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绘出了不得志之人的乐观之意。

4、赏意境。古代诗歌中写景抒情的佳作颇多,这些佳作所营造的种种意境往往令人神醉其中。 如王维的《竹里馆》中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描绘了清新幽静的月夜竹林的意境,又如王维《使至塞上》 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营造了雄浑壮阔之意境;如陶渊明《饮酒》之中的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营造了闲适自在之意境……

5、赏技巧。古代诗歌中,写景抒情诗,使用技巧较多,如对某个景物的形、声、色的具体描绘。或想象,或夸张,或对比,或比喻,或动静结合,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人,实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古代诗歌,可赏析,深挖的太多太多。也许一个字,就可引发一千字的文艺评论。

四、悟

悟情感。古代诗歌中,抒情诗较多,说理诗也不少。有直接抒情的,也有间接抒情的。有直接说理的,也有后人给诗句赋予了新的内涵的。这些名句,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稍加点拨,便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从此句中就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里的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些诗句中就能感知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诗进行学习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已经对诗进行全面掌握了,无论在考试中考到炼字、描绘画面、赏析、表达情感哪一个问题,学生基本都能做到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