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 2

浅谈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马庆莲万军辉宋华

河北省望都县医院  河北  保定 072450

【摘  要】目的:探讨分别对发生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200例),观察组(循证护理,200例),分析两组心理状态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FPG(5.25±0.31)mmol/L、2hPG(7.45±0.85)mmol/L、HbA1c(7.03±0.75)%、SAS(33.32±3.18)分、SDS(30.12±2.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53±0.47)mmol/L、(9.28±1.01)mmol/L、(8.57±1.09)%、(46.23±4.29)分、(43.38±4.04)分(P<0.05)。结论:老年阶段发生2型糖尿病时,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对其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较好的作用,并且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循证护理;血糖指标

2型糖尿病主要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在老年群体中较常见,可能是老年人的机体功能逐渐衰退,代谢速度减慢,加上容易存在超重、肥胖等,很容易发生代谢紊乱,从而引发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通过服药与饮食调理保持正常糖分代谢,维持身体健康。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认知的不足与心理状态的变化等,多数患者未能够完全配合医生的指导用药,进行自我管理,以至于血糖的控制效果欠佳,还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更好地控糖[1-2]。鉴于此情况,本文主要对比此类患者中开展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40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对照组(n=200)男103例、女97例;年龄范围为60~83岁,平均年龄为(71.68±5.29)岁;病程1~9年,平均(5.53±0.62)年。观察组(n=200)男105例、女95例;年龄范围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71.81±5.22)岁;病程1~10年,平均(5.69±0.75)年。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等。

予以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循证问题: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家庭背景、用药史、疾病史、近期血糖变化情况等,对以往的相同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明确循证问题,包括“如何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缓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指导”等。

循证支持:选择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血糖水平”、“心理状态”等,在知网、万方等权威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找出相关的实证依据。

循证应用:每天利用空闲时间为患者播放舒缓、轻快的音乐,指导患者进行冥想练习,保持全身心的放松,在给药时向患者说明用药的目的、预期用药效果等,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树立患者的自信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纠正患者的认知偏差,制止患者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指导患者根据血糖、体质量等计划饮食,粗细粮均匀搭配,少食多餐,建议患者每天保持30min左右的运动时间,规律用药,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1.3观察指标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同时,记录两组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的血糖指标水平与负面心理评分在护理前阶段对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

n

时间

血糖指标

心理状态(分)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

SAS评分

SDS评分

对照组

200

护理前

7.96±0.85

11.87±1.23

10.02±1.34

68.59±5.32

67.48±5.45

护理后

6.53±0.47

9.28±1.01

8.57±1.09

46.23±4.29

43.38±4.04

t

6.302

10.485

8.125

5.649

9.203

P

0.012

0.024

0.013

0.026

0.027

观察组

200

护理前

7.83±0.84

11.89±1.26

10.06±1.38

68.51±5.38

67.30±5.32

护理后

5.25±0.31

7.45±0.85

7.03±0.75

33.32±3.18

30.12±2.26

t

13.021

16.458

15.523

12.021

13.645

P

0.009

0.012

0.005

0.003

0.001

t护理前组间

0.136

0.202

0.148

0.359

0.320

P护理前组间

0.647

0.623

0.912

0.850

0.763

t护理后组间

7.024

5.239

7.615

9.015

6.582

P护理后组间

0.034

0.041

0.045

0.039

0.047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对老年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控制血糖很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以往临床多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3-4]。但有学者认为,常规护理模式缺乏询证依据作为基础,结合的实践经验较少,可转变为循证护理,使整体护理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5-6]。如本次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与负面情绪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在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饮食、运动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督促患者用药、配合生活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糖的消耗,保障降糖药物的疗效,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更好地控制。此外,通过循证护理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使其积极配合,对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消除一些负面的情绪。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模式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在较大限度上稳定患者的血糖,减轻其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徐琼.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比较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6):117-120.

[2]朱惠琼.循证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在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06):138-141+174.

[3]张利娟.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护理效果及SDS评分比较[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01):131-134.

[4]华晓萍.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7):168-169.

[5]高静.循证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2):168-170.

[6]龚清娥.循证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压控制率的影响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