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跨文化视角下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路径探析

贾萍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不断地构建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同时结合自身院校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因此,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深挖翻译教学本质,并融合实用性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优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跨文化;高职教育;英语翻译;教学

引言

翻译并非只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内容转换,其中包含的文化背景等内容导致了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这种信息间的传递往往缺乏准确性与时效性。因此,如何培养能够有效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英语翻译人才至关重要。通过实施系统化的教学路径,学生的翻译能力将得到提高,跨文化交际技巧也会进一步加强,以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挑战。高职教育以实用性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特点,对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需要将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1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1.1助力学生发展,提升翻译水准

英语翻译是一个完整性与系统性相统一的过程,学生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若忽视其中的文化因素,转而采取汉语思维进行翻译,译文的质量往往会不尽人意。在进行翻译之前,学生需要首先了解原文,对原文内容进行透彻分析,然后将原文转化为目的语,这样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与内涵。对此,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时,要加强学生对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的认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的认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如此一来,才可以让学生通过源语思维进行翻译,目的语的呈现才会更加的贴切。

1.2提高竞争能力,拓展就业道路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个人的关注所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实际翻译技巧,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在本土和国际市场的就业竞争力。翻译行业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英语语言的优势另辟蹊径,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好地从事例如跨界电商等相关行业。

1.3增进文化理解,锤炼沟通能力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翻译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如何将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信息与价值观念转化为另一种文化背景下的等效信息,进而提高其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强其社会属性。翻译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并分析原文的意思,灵活运用语言进行翻译,并确保译文与原文意思的一致性。

1.4增强文化认同,筑牢文化自信

中英互译之间包含诸多内容,其中不仅涉及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习俗,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是文化方面。要想使译文做到“信、达、雅”,就必须要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与差异。为了让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出去”,在对本国优秀文化内容进行翻译教学时,首先就要对自身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了解并熟知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特色内容,进而反哺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认知与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意识,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与担当。

2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路径探析

2.1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混合式教学即“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其导引效果十分显著,受到了广大师生认可与好评。因此,教师应结合其教学原理,将混合式教学渗透到英语翻译教学内容中,积极开发及整合线上教学资源,重塑线下教学结构,并将教学主体进行重新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者,同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内容平移到学习平台上,加大线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授课模式,汲取更丰富的翻译技能,在原则上保障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运行。在设计混合式教学环节时,教师可着重从课前导入微课内容、线下开展知识讲解活动等维度入手,以此可起到信息技术促学的目的。比如:教师可将教学目标植入到微课中,将微课视频的播放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在智慧平台中完成教师所设置的相关试题内容,以此可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该平台教师还可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态;在课中讲解环节,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主,将翻译任务分发到学生手中,鼓励学生通过借助智慧化平台,搜集学习资源,并利用合作形式,共同讨论学习困惑。

2.2运用产出导向学理论,改变知识结构

从正面角度进行分析,产出导向学旨在成果目标的构建,以优化教学目标产出为导向,其理念不同于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理念更强调让学生先学后用,而产出导向理论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用能力,让学生在汲取语言技能的同时,可逐步完善自身的语言运用力,促使学生的语言输入与产出比例得以持平,在构建产出导向教学策略时,教师可立足以下三点;课前导入环节,该环节也可称之为驱动环节,其导入体系具体包括教学情境的构建、课中教学内容的布置、教学目标的达成展望。在师生内驱动的作用下,可组织学生开启探索之门。如,教师可致力于打造生活化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并结合自身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尽其所能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翻译任务,促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且学生在情境中,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拓展了自身的生活阅历,便于学生将其语言习得付诸实践;在推进环节,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其产出目标,让学生结合产生目标,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搜集相关的产出资料,从而可节约学生的搜集时间。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技能之外,还要融入文化的内容,实现文化导入。为了提高文化导入的有效性,教师要在传统英语翻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注重西方文化知识的讲解,要全面展示西方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创设西方文化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异域文化的内涵,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主动克服文化障碍,展现出较高的英语能力和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珣.产出导向法视域下高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0):182-184.

[2]乔万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0):130-132.

[3]束远.模因论视角下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透视与反思[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