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启语言之门:儿歌在幼儿语言能力提升中的魔法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轻启语言之门:儿歌在幼儿语言能力提升中的魔法作用

杨丽娟

百色市右江区第七幼儿园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重视幼儿语言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与成人、同伴交流,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进而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此外,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其语感的形成,也有利于他们从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平台上获取知识和信息。从长远角度来看,整个社会语言规范化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而幼儿正处于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儿歌在幼儿语言教育上的重要作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笔者发现,简短明快、浅显易懂的儿歌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能力;儿歌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儿歌作为一种富有韵律和节奏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歌以其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儿歌的熏陶下,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地丰富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儿歌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利用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儿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有趣,语言形象,寓教于乐,易于儿童接受和记忆,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语言、丰富词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些儿歌可以帮助幼儿储备词汇量,做好语言启蒙,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一些名词、动词等实词,如抬头挺胸、扁嘴巴等;能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描写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物外貌的形容词,如风儿轻轻吹、太阳闪闪亮等;还可以引导幼儿掌握一些代表抽象意义的词语,一些形容人物心理活动、状态的词语,如互相谦让、伤心等。例如《小熊过桥》中说道:“小熊小熊本领高,一二一二来过桥,抬头挺胸向前看,一步一步走过桥。”在学习这首儿歌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朗诵,通过对幼儿的提问引导,通过讲解、演示以及幼儿自己的表演,他们很快理解了这首儿歌的内容,在读到“抬头挺胸向前看”这一句时,他们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抬起头来,挺起胸脯,甩起小手,向“桥对岸”走去。有些儿歌侧重内涵,这些儿歌需要幼儿理解领会作品的内容、确定主要人物、对主人公的行为作出评价等,以此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例如《静悄悄》中为什么“小鸟不能叫,小鸟不能吵”?原来是“宝宝要睡觉”;《客人来了》这首儿歌中阿姨为什么夸“我”?原来是“我”有礼貌。在师幼一起讨论句子、表演句子时,幼儿从儿歌中学到了礼貌用语、儿歌的主要内涵等。儿歌这类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学习儿歌,不仅能感受到儿歌中形象的语言美,而且能积累各种词汇,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对于较大幼儿来说,更能体验儿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与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以此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儿歌纠正幼儿的发音

儿童心理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三至四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一个人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如若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那么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幼儿普通话语音训练,纠正幼儿发音,促进幼儿标准语音的发展。在诵读儿歌时,幼儿在声、韵、调上的问题会完全暴露出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幼儿正处于积极学习发音的关键阶段,他们某些啼笑皆非的发音易让教师产生误会,比如将“姥姥”说成“袄袄”,将“苹果”说成“苹朵”,将“飞机”说成“灰机”,将“大老虎在睡觉”说成“大脑斧在碎觉”,等等。这个时候教师切勿嘲笑或者模仿幼儿发音,也不要惧怕幼儿无法理解而顺着幼儿的错误发音,而是要用准确的发音与他们进行交流。此外,在与幼儿交流时,教师也不要过多运用叠词婴语等不规范语言,如“笛笛”“甜甜”“拿勺勺吃饭饭”,等等,教师应给幼儿良好的语言示范,让他们进行模仿和学习。如提供给幼儿的动画片、儿童剧不要带方言口语;用规范普通话讲述符合三岁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教给他们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的儿歌等。教师不仅要进行准确的普通话示范朗诵,而且要针对幼儿易混淆的音节练习绕口令,例如《娃娃和瓜瓜》:“金瓜瓜,银瓜瓜,园里瓜棚结瓜瓜,瓜瓜落下来,打着小娃娃,娃娃叫妈妈,妈妈抱娃娃,娃娃怪瓜瓜,瓜瓜笑娃娃”;《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好四和十,先要说好十和四”;《小花鼓》:“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宝宝敲破鼓,妈妈拿布补,不知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教师在引导幼儿诵读这些儿歌和绕口令时,要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发声习惯。

、利用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儿歌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幼儿所熟悉的事件做简明扼要的描述,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及语言认知规律,幼儿在具体语境中能很快地进行词汇累积,并且在儿歌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培养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选择恰当的词语较为生动地讲述出来,如在看动画片时有的幼儿会说:“小猴子爬上又爬下,真调皮”;在遇到喜欢的小朋友时有的幼儿会说:“我们都是好朋友,亲亲热热拉拉手。”此外,有些幼儿还从儿歌中学到了“有……有……还有……”“因为……所以……”等连词,掌握了新的更为复杂的句式,并且能够运用到日常交流中,增加了语言的连贯性、条理性和完整性,促进了幼儿语言向更高阶段迈进。

四、结束语

儿歌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丰富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儿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更好地发挥儿歌的魔法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幼儿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轻启幼儿的语言之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歌的魔法中茁壮成长,展现无限的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

[1]马蕾.幼儿园语言活动与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1(09)

[2]尚燕红.3-6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基础教育参考,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