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衣为物,开启了——以《缺“衣”不可》小班为例的班本课,生成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以衣为物,开启了——以《缺“衣”不可》小班为例的班本课,生成与实施

何友美

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幼儿园  广西贺州542700 

摘要:小班《缺“衣”不可》班本课程是一种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和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们对衣物的认知和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如何选择、搭配和保养衣物。基于此,接下来本文将介绍该班本课程的生成与实施方法,以及对幼儿们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班;班本课程;生活自理能力;衣物认知;课程设计;教育意义

引言:对于小班幼儿们来说,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对衣物的认知和处理能力是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为此,为了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衣物的选择、搭配和保养,小班教师们创设了一门名为《缺“衣”不可》的班本课程。基于此,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的生成与实施方法,并探讨其对幼儿们的教育意义。

一、资源准备

为了培养幼儿们对于衣服的认知,教师可以准备各种不同种类的衣服样本。这些样本可以是真实的衣服,也可以是图片或者卡片。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样本,幼儿们可以学会辨认不同类型的衣服,如上衣、裤子、裙子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这些样本可以放在一个精心设计的展示板上,把每一种衣服都与相应的季节或者天气联系起来,帮助幼儿们理解衣服与环境的关系。

为了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衣服的作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活情境道具。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小房间的模型,摆放一些季节性的衣物和天气相关的道具,如太阳、雨滴等。通过模拟幼儿们的日常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衣服来保护自己,如夏天穿短袖、冬天穿厚外套等。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幼儿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衣服的作用。另外,为了扩展幼儿们对于衣服的知识,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衣服相关的图书或者故事书。这些书可以包括不同种类的衣服、衣服的原料、衣服的制作过程等内容。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幼儿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衣服的知识,并且在阅读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书籍进行一些课堂活动,比如让幼儿们用纸板、布料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小衣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情境创设

在进行情境创设之前,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教具和道具。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动物的面具和服装,以及一些布料和纽扣等材料,以模拟小动物们制作衣服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个小动物们的家园,用来还原故事中的场景,这些教具和道具将成为情境创设的重要元素。接下来,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小动物作为情境创设的主角,例如小兔子。教师可以穿上兔子的面具和服装,带领幼儿们进入故事中的世界。在进入情境之前,教师可以给幼儿们讲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让幼儿们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进入情境后,教师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角色扮演和互动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扮演小兔子,向幼儿们提出问题:“小兔子找衣服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幼儿们可以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除了角色扮演和互动活动,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幼儿们亲自动手制作衣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选择合适的布料和纽扣,教授幼儿基本的缝纫技巧。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够感受到制作衣服的乐趣,并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们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们的表现,适时地进行反思和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哲理和人生道理。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幼儿继续在家中与幼儿们进行相关的活动,加强教学的延续性和亲子互动。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幼儿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互动讨论

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缺“衣”不可》这个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片段或者实物,引发幼儿对于衣物的思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鼓励幼儿就衣物的作用、种类、样式等方面进行讨论。幼儿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互动讨论中,幼儿们除了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这种互相倾听和尊重的氛围,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真诚合作精神,也能够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在《缺“衣”不可》这个主题中,幼儿们可以就衣物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比如保暖功能、身份象征等方面,全面思考衣物的意义。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还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幼儿可以借此机会,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学会如何组织语言、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幼儿们还能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拓宽自己的视野。

结束语

总的来说,《缺“衣”不可》班本课程的生成与实施方法旨在培养幼儿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和游戏实施,引导幼儿学习衣物的选择、搭配和保养。该课程对于幼儿们的认知发展、综合素养提升和学习兴趣增强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们要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幼儿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衣物相关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静.幼儿园班本项目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以中班“叶子趣事多”项目活动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3(10):64-66.

[2]冯黎.基于高瞻课程主动学习理念的幼儿园班本课程构建策略——以大班“园丁计划”班本课程为例[J].好家长,2023(33):32-33.

[3]庄静.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