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胃萎缩”了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萎缩性胃炎是“胃萎缩”了吗?

颜琼

四川省大竹县第二人民医院635113

在消化科门诊,常见到一些忧心忡忡的患者手持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镜检查报告,向专家咨询:“尊敬的医生,我的胃是否发生了缩小的情况?最近的饮食是否该有所减少?这是否意味着存在危险?我已经被诊断为患有萎缩性胃炎,我该如何进行调整呢?”然而,患者对于萎缩性胃炎的认知往往受到了一些误导,他们是否真的失去了胃的正常功能呢?

1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许多人误解萎缩性胃炎仅指胃的容积减小,实际上,它是指胃内腺体的减少或消失,而并非胃整体容积的显著变化。萎缩性胃炎的确诊通常需要通过内窥镜检查,而在显微镜下,病理学上可能呈现出类似花斑状的形态变化。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胃内腺体的减少,同时可能伴随着肠上皮化生,表现为肠道绒毛状上皮替代了原有的胃内粘膜。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大而黑的杯状细胞,这可以通过荧光素钠染色来更为清晰地展现。

2萎缩性胃炎病因分析

2.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慢性胃炎是一种持续的、渐进的、炎症性疾病,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被认为是导致大多数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氏阴性杆菌,它通过感染胃黏膜,引起慢性炎症,可能导致一系列消化系统问题。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联主要体现在胃黏膜炎症的程度上。研究表明,HP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并且感染的时间越长,炎症可能越为严重。

2.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演变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持续性的、较为轻度的胃黏膜炎症,通常表现为胃黏膜的轻微红肿和炎症。然而,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和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能逐渐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引起胃黏膜和腺体的萎缩,对胃部结构和功能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演变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初始阶段,炎症主要局限在胃黏膜的表层,病变相对较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患者未能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或接受相应的治疗,炎症可能逐渐深入胃黏膜,导致黏膜和腺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长期的浅表性炎症作用对胃部组织造成的持续性损伤可能导致组织的萎缩。胃黏膜的萎缩使得原本应该存在的正常组织被取代,从而形成不规则的表面,并影响腺体的正常功能。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导致胃黏膜的功能下降,还增加了患者发展慢性胃炎等更为严重胃部疾病的风险。

2.3遗传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项研究发现,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的第一代亲属中,该疾病的罹患率明显升高。这提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聚集性使得这一疾病在某些家庭中更容易传递。遗传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可能涉及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变异,使一些人更容易受到胃部炎症的影响。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胃部黏膜的抵抗力,增加了发生慢性胃炎和萎缩性变化的风险。因此,对于家族中已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人群,特别是直系亲属,应更加关注该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

2.4生物性因素

患有肝炎的个体往往会表现出慢性胃炎的症状。研究发现,乙肝患者的胃粘膜内存在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这可能是由于乙肝病毒的存在导致免疫系统对胃黏膜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引发胃炎的病理变化。此外,肝脏是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肝炎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全身性影响,进而增加了患者患上胃炎的风险。结核病也与慢性胃炎的发生相关。患有结核病的个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疾病进展后,可能表现出慢性胃炎的症状。结核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对机体的长期侵袭,可能导致全身性免疫紊乱,包括影响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为慢性胃炎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2.5缺铁性贫血

患有慢性传染病的患者,特别是肝炎和结核病患者,其免疫系统可能处于一种异常的激活状态。这种免疫系统的异常活性可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包括影响到胃黏膜的正常免疫状态。这种免疫反应的异常性可能是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因素。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乙肝患者的胃粘膜内的存在表明了感染直接影响了胃部组织。病毒的存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如直接细胞损伤、炎症介质释放等,导致胃黏膜发生病理性改变,从而引发慢性胃炎。慢性传染病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可能对胃部组织产生长时间的负面影响。以上介质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影响黏膜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这种长期的、持续性的炎症可能是胃黏膜出现损伤和病理性改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2.6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自我保护能力逐渐减弱,更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受损。老年患者需更密切关注胃部健康,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2.7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能倒流至胃内,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并有可能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时纠正这些胃肠道问题对于预防胃炎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2.8免疫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免疫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反应。在患者的血液、胃液或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检测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此外,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中的异常现象也是免疫系统参与的迹象。深入了解免疫因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法。

3小结

在了解萎缩性胃炎时,人们常常误解为“胃萎缩”了,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其特征在于胃黏膜内的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而并非胃整体容积的明显缩小。通过内窥镜和显微镜的检查,可以清晰观察到胃黏膜的病理性变化。慢性炎症、感染、遗传因素、生物性因素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对于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通过内窥镜检查获取组织标本,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性质。

因此,虽然名字中有“萎缩”二字,但并不代表整个胃器官的缩小,而是指胃黏膜内部腺体的减少,强调了炎症对于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