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地区干旱条件下作物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乌海地区干旱条件下作物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尹嘉诚王旭升孙浩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 乌海市  016000

摘要:在乌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用水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作物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就干旱对于乌海地区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节水栽培技术对于促进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进行分析。然后,对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及优化高效灌溉技术策略进行论述。最后探讨微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的具体方法,以期对乌海地区节水农业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乌海地区;干旱条件;作物节水栽培技术

引言

乌海地区地处中国北部,干旱的气候及缺水的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的挑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行作物节水栽培技术已经成为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举措。现阶段,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节水栽培方法与策略也得到了优化与创新,文章旨在通过对乌海地区应用这几种技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优化策略进行探究,文中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对干旱地区节水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1.乌海地区干旱条件下作物节水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1.1 乌海地区水资源紧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乌海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黄河上游、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为3171.8小时,平均无霜期为156—165天,平均降水量154.9毫米,相对湿度42%,平均蒸发量达到2971.3毫米。自然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作为农业生产最大刚性约束,乌海地区水资源主要消耗者是工业企业,面对这样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它的发展大大受限。水资源短缺不仅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产量下降、质量下降,而且由于灌溉不充分,会造成土地退化、土壤生产力下降。传统农业灌溉模式由于缺乏足够水资源支持而难以持续,亟待转型升级。乌海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了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制约,因此急需采用科学手段来优化水资源的管理并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1.2 节水栽培技术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中的作用

节水栽培技术应用对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有着革命性影响。乌海地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正逐渐转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节水栽培技术从完善灌溉系统,优化灌溉时机与方式等方面显着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如现代灌溉方式如滴灌、微灌可以把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以减少蒸发、跑漏导致水分损失。同时这些技术也能结合肥料的使用,进一步提升水肥的利用率,有利于作物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节水种植技术还能通过使用土壤保湿剂等物理方法来增强土壤的保水功能,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消耗。通过上述综合举措,乌海地区农业生产能够在水资源受限情况下保持稳定,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乌海地区干旱条件下作物节水栽培技术的优化策略

2.1 土壤保水能力的增强方法

乌海地区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是保障作物生长、改善水资源效率的重点。改善土壤结构,是增强土壤保水性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施用农家肥和堆肥等有机质和采用覆盖作物来提高土壤孔隙度并有助于土壤保墒。实践证明,乌海地区的农家肥与有机物混合使用的实验区域,其土壤的保水性能增加了超过20%。另外,施用土壤保湿剂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了明显的效果。以聚丙烯酰胺为例,它作为一种土壤调节剂,在特定地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土壤的水分含量,还显著地减少了需要灌溉的次数。实行深松耕作和破除土壤板结还可显著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蓄水能力。另外,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的农作物品种,例如耐旱性较强的农作物等,还能降低水分需求,继而提高总体节水效果。

2.2 高效灌溉技术与作物生长模式的匹配

乌海高效灌溉技术的应用必须和作物生长模式密切结合才能达到节水最佳效果。滴灌技术应用于乌海地区已经展现出减水增效潜力,滴灌系统精准调控既节约水资源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比如,对小麦、马铃薯、玉米、葡萄等本地主要农作物,通过制定合理灌溉频率与灌溉量来达到降低用水量、提高产量。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滴灌技术的农田相较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可以节约水资源超过30%,并且其产量也增加了10%。智能灌溉等现代化灌溉系统通过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数据等能够达到更准确的灌溉时机及灌溉数量,从而有效减少水分浪费。此外,搭配高效灌溉技术的农作物种植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种植密度以及行距的合理性能够保证农作物吸水均匀,降低土壤表面水分蒸发量,增加灌溉水利用率。这样,乌海农业生产者就能在保证作物需水满足的前提下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

3.乌海地区干旱条件下作物节水栽培技术的应用方法

3.1 微灌溉技术在节水农业中的实施步骤

微灌溉技术具有水量控制准确、蒸发损失小等特点在乌海地区节水农业的实践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技术要实现,必须精心设计,步骤清晰地运行。在初始阶段,我们需要对农田进行深入的土壤和水文调查,以确定最适合的微灌溉系统类型,例如滴灌或微喷灌。然后,结合作物需水特性及田块形态进行管网布局设计。以乌海某葡萄栽培基地为例,通过滴灌系统,使水直接到达根部,降低地表失水,促进灌溉效率。紧接着,需要安装各种灌溉设备,如主管道、分管道、滴头或喷头等,并确保这些设备与定时控制器连接,以保证灌溉过程的准确性。在执行期间,应该定期对系统组件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阻塞和其他问题。对区域内推行微灌溉技术农田进行定期检修,保证系统运行效率,节水效果明显。为达到精细管理的目的,农民可结合土壤湿度监测设备对灌溉计划进行调整,并在乌海地区葡萄栽培中得到验证,可优化水分利用。通过对土壤湿度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农民可以依据作物实际需水状况进行灌溉策略调整,不仅可以避免水资源浪费,还能确保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3.2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用水效率中的应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灌溉系统进行同步施肥可以将水与肥直接运输到作物根部以提高肥与水利用率。在乌海,这项技术的使用对改善干旱情况下农业用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要成功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首先必须配置一个可控的灌溉系统,例如滴灌或微喷灌系统,并与施肥设备配合使用,例如水肥混合器和施肥泵。以乌海地区为例进行实际运用,准确控制水肥比例不但显著提升肥料利用效率,而且降低肥料流失造成的环境影响。例如,在某草莓种植基地,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的先进技术,成功地将肥料的使用效率提升到了超过90%,同时还实现了30%的水资源节约。另外,在技术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肥料种类及作物生长需求等因素,合理制定水肥管理方案。乌海地区种植者一般选用溶解性良好的复合肥料进行种植,水肥配比也依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调节。实践证明,合理地进行水肥管理,不但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灌溉用水量,达到节水增效之目的。通过监测系统反馈信息,农民可对施肥策略进行实时调整,以保证作物对水分与养分的最优化吸收。

结束语
在乌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节水栽培技术显示出关键作用,在减轻农业生产压力的同时,也为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这些战略通过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使高效灌溉技术同作物生长模式完美契合,给该区农业持续发展带来新生。尤其是微灌溉及水肥一体化的推广使用,在保证作物产量及品质双提高的前提下节约水资源。在此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对于乌海地区来说采用和推行节水栽培技术远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必须采取的生存策略。它不仅直接反应了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而且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周密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方法的出现,节水种植技术将变得更加多元和高效,这将为乌海地区以及全球其他类似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所以,针对乌海地区而言,加深节水栽培技术研究,增加节水栽培技术应用,不仅有效地应对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安排。伴随着有关技术的日趋成熟与优化,我们认为乌海地区可以在确保粮食安全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更令人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吕海峰. 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探讨[J]. 农家参谋, 2022, (07): 34-36.

[2]刘志超. 玉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分析[J]. 种子科技, 2022, 40 (03): 22-24.

[3]葡萄高效节水栽培技术[J]. 农业知识, 2021, (16): 34.

[4]闫六英, 郭清平, 王天乐. 玉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 种子科技, 2021, 39 (13): 35-36.

[5]罗茂珍, 刘艳芝, 张雪松, 王国强, 魏平, 张天柱. 温室间葡萄限根节水水平式棚架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 2020, (11): 17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