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韩笑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90

摘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的教学内容应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就业起到指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在新时期,将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丰富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促进高职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介绍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指出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引言: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院校血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把握其起源,挖掘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并对两者相结合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从而建立起政府、行业、企业、高校三方协同育人、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育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利用新媒介和新技术,来拓展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1 工匠精神概述

1.1 工匠精神发展脉络

何为“工匠”?工匠即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在原始时代结束后,社会的第二次大劳动将手工业同农耕分离开来。在这之后,有专业的手工业者,即第一代艺人。匠人精神是指将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针对该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流程,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所有工艺的每个步骤所表现出来的质量,称之为工匠。在古时候,匠人之风之所以如此兴盛,是因为匠人这一职业的生存方式与当时的发展相吻合。人总要有个谋生的技能,于是就有了家族的传承和师徒的传承。而在此期间,手工匠人们也秉承着尊师重道的教学理念。当人类的经济发展到了工业时期,由于人工生产的生产效率,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利润,都大大地滞后于机械化生产,因此人们都在寻求快捷、廉价的自动化物品,由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与此同时,对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将知识与传统的生活实践分离开来,变成了一种需要专门实践才能完成的独立的行为,这就导致了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1.2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在新时期,我们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即:“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知行合一”的敬业精神,“尊师重道”的治学态度,“德艺兼修”的工匠精神,以及创新的创新精神,用户第一的服务精神,“有硬度,有进取”的务实精神,“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实践精神,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其内涵更接近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接近于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更接近于人的全面发展。

2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现实层面上,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院校的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它对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素质,促进职业院校的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职业院校而言,将工匠精神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增强职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此外,还可以增强职业院校的专业能力、从业素养和社会价值,从而增强职业院校的竞争力,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国家建设的“制造强国”。匠人精神体现在对作品的雕琢,对工艺的改进,对服务的升级上。新时期的工匠精神,不仅在内涵上有了新的拓展,而且在实践中的运用也在逐步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工匠精神”整合到高职院校的可能性。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较高的实际创造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理想信念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内容是一致的。

3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优化教学的必然选择。从实际工作中不容易看出,在职业院校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并不只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教学,宏观环境、主体意识、工作机制等都会影响到两者的融合。目前,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就业观念的功利性太强,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较差,学校教师对其不够重视,家人不理解,个人缺乏认识,这些都是阻碍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原因。

4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4.1 推进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多方协同育人

高等职业教育因其既具有高等性又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因此,它更多地关注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问题。这也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基地。工匠精神来源于企业生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教育发展的灵魂。为此,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将工匠精神的理念渗透到职业院校中去。从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特征来分析,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很强的话语权力。所以,在把工匠精神和学校的融合中,职业院校可以加强对企业的影响,让企业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把企业的主体职责发挥到最大。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企业、大学三者之间的责任分工,强化政府对行业、企业和学校的监督和检查,并对其进行严厉地追究。

4.2 构建理论教育加实践锻炼育人模式

4.2.1 加强课程目标建设,完善教材开发,推进工匠精神

走入教室,突出理论育人的核心课程目标就是要达到的特定目的和意图。“工匠精神”的内容十分广泛,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有许多明确的规定,而这恰恰是“职业技术人才”所要追求的。在职业院校中,要把“工匠精神”纳入各个科目的教学目标之中,并适时地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吸纳到高校的有关学科建设中去,把这些知识运用到高校的有关学科中去,不断地改进教材的研发,强化各个科目的教学内容,让工匠精神真正地进入到教学之中。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践,促进了对工匠精神这一主观性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的客观性的东西,把这种影响内在到大学生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上来。

4.2.2 以企业实践锻炼为重点、以参观考察为补充,强化实践育人实效

工匠精神的传承离不开具体的劳动实践。新时代工匠精神来源于企业,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企业文化。高职院校相比于普通高校更加重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这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提供了时间和基地。另外,职业院校还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特征和培养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组织、有目的地对大国名匠基地进行参观,并在考察过程中对其进行后续的引导,从而使他们能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可以建立以企业实习为主,参观考察为辅的实习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生产中去,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4.3 灵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育人工作活起来

随著人类社会步入网络时代,以互联网、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介,高职院校的教学形态亦随之改变。高等职业院校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让其更加具有时代性。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产品,它以空前的速度几乎是史无前例的。职业院校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每天的信息推送中,将大国工匠模范、身边有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都纳入其中,如此不仅可以宣传先进典型,也可以把身边的故事讲得更好,让新媒体的育人效果更好。

总结:总而言之,工匠精神是高度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思想的,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既能充实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又能引领思维,锻造精神,使高职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迅速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慧;黄银刚.工匠精神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建设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

[2]吴小平;周倩宇.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效应[J]. 职教发展研究,2022(03).

[3]程静.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 陕西教育(高教),2022(06).

[4]曾青生,郑雄林,曾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机融合:以江西省高职院校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9(9):55-62.

[5]姜媛媛.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