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述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述介

李伟 宋雅静

安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安庆246013

摘要:语言景观是一项关于公共区域书写的研究,涉及公共标志、语言符号、商店标签、广告牌等。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和介绍,明确了语言景观的核心概念,阐述了国内外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发展路径、研究取向和创新突破,以期更好地理解语言景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言景观;理论述介核心概念

一、引言

从根本上说,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科学研究,其任务是解释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人类物种特有的能力,根植于人类思维的特殊性。语言的核心功能是实现交际,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某种思想或交流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如道歉、感恩、颂扬等。语言的使用存在于与社会的对话之中,语言是社会的载体,人们的语言使用可以实现社会建构。语言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如商店橱窗、商业招牌、海报、官方公告、交通标志等,它们实际上是表现或描绘社会现象的话语。正是对公共空间中展示和暴露的文字、图像的关注,促使语言景观快速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议题。

二、语言景观的核心定义

1997年以来,语言景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学术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推动了语言景观的全面发展。2008年,首届国际语言景观大会在特拉维夫大学举行。2015年,《语言景观》国际期刊正式创刊,标志着语言景观作为一个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语种语言景观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重点之一。语言景观不仅公开传递信息或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还纪录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外在世界。

语言景观是近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语言景观这一术语最早由Landry & Bourhis提出,将其定义为:“公共道路标志、广告牌、街道名词、地名、商业店铺招牌以及政府建筑物上的公共标志等语言组合,构成了特定领土、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换句话说,语言景观指的是公共场所所有以文字形式出现的语言。语言景观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信息功能是指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标记存在于各种公共场所,旨在描述本族语与其他语言的差异,清晰地呈现当地的语言特点、区域界限和语言边界。总之,语言景观所呈现的多样性可以反映当地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象征功能指的是语言景观能映射语言权势与社会身份和地位。也就是说,语言景观包含着语言群体成员对语言价值和地位的理解。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在体现民族特性时尤为重要。例如,一种语言的存在会引发该语言群体积极的社会认同,同时也象征着其语言的力量和活力。

三、语言景观国内外研究综览

(一)国外相关研究

自语言景观概念提出后,有关其研究范围和对象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展变化的过程。Landry & Bourhis认为语言景观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标牌上的语言,“公共空间”被语言景观研究者纳入了研究视野,成为了语言景观研究的重点区域。Shohamy认为除了公共空间上存在的语言,市场、办公室、店铺、实验室等内部私有环境的语言都可看作是语言景观。语言景观的研究范围从公共空间逐渐延伸到了私人空间。后来,Jaworski & Thurlow在其研究中提出了“符号景观”,认为所有景观都是符号化的。语言景观的空间性强调研究的空间不仅是物质的,还是社会建构的;应该凸显语言符号和视觉图像、非语言交际、建筑环境等多模态符号间的互动。语言景观理论的深入发展将研究范围从“公共或私人空间”逐渐延伸至更加开放的“虚拟空间”,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标牌,也关注具有社会建构性特征的虚拟空间“语言标牌”。

在语言景观研究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际学界从不同角度对语言景观进行大量的探讨,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纵深发展。首先,语言景观研究新路径。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语言景观研究,开启一种自下而上的、全球化视角的、动态的研究。Karlander探讨了空间与符号学的关系,认为被清理的涂鸦景观也被赋予了另一种符号意义,被清理的涂鸦可以视为对空间和地点的一种权力的、普遍的严格管理。其次,语言景观研究新方法。话语分析,特别是批评话语分析越来越应用在国外语言景观研究中。如Järlehed注重从话语的角度分析语言景观,关注语言景观的话语建构和表征研究,展开对西班牙加利西亚和巴斯克地区的街名景观进行分析。

(二)国内相关研究

近些年国内有关语言景观的研究成果主要归结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介绍和引入国外的语言景观研究成果,以及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热点和理论创新。例如,尚国文介绍了国外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景等,对国内了解国外的相关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张天伟、陈睿通过对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经典文献和最新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述评了语言景观研究的传统和最新路径、方法和理论进展,透视语言景观研究最新热点问题及取向动因。

语言景观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针对实体语言景观的共时个案描述性研究,其中典型研究包括城市语言景观研究、旅游语言景观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景观研究等。刘丽芬以俄语景观为例考察了海南省三亚市语言景观格局,分析了俄语语言景观的空间布局、语码摆放特征,折射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语言政策。巫喜丽基于“全球本土化”的观点,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语言景观中的语码使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多语背景下语言景观中不同语码的分布、特征和功能。

四、结语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语言景观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领域日趋多元化,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语言景观研究还有很大的空白和研究潜力,很多非典型语言景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景观值得学者们关注。

参考文献:

[1]Landry, R. & R. Y. Bourhis.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1): 23–49.

[2]陈睿.论语言景观研究热点的多维取向[J].江淮论坛,2021(6): 187-192.

[3]张天伟.语言景观研究的新路径、新方法与理论进展[J].语言战略研究,2020(4): 48-60.

作者简介:李伟(1988- ),男,安徽芜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宋雅静(2004- ),女,安徽宿州人,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本科生。

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语境下皖西南农村语言景观建设研究”(SK202207ZD);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皖西南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对外传播”(2023103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