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问题分析

张帆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双鸭山分行

摘要:随着新经济金融环境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转型的必要性;其次,详细讨论了商业银行在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可能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商业银行在新经济金融环境下的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金融;金融环境;商业银行;转型问题

引言

目前,关于转型金融的研究大多是以融资企业为讨论点,忽略了作为转型金融发展的推动者,商业银行不仅是金融中介,还是一类投放于市场的企业,面对转型金融的外部制度压力,商业银行会有自己的行为策略选择。理论上,商业银行会跟随国家方向,积极为符合条件的高排放企业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但实际上,面对制度压力,商业银行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不同的行为选择。就像重工业企业一样,商业银行会有“洗绿”的动机,即在政府的要求下,实施象征性服从、实质性抵制的策略,表面上提供转型金融,但实际上仍将资金流向高收益行业。因此,从制度逻辑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在转型金融过程中的行为策略选择,可以促进我国转型金融的发展,提高转型金融的效率。

1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从数据来看,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兴业态的发展迅速,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数据,2018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8.4万亿元,同比增长30.7%,表明新兴金融业态已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新焦点。同时,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达到8.54亿,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其次,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消费者对金融科技的应用需求达到69.7%,其中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支付等方面的需求尤为突出。这表明,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最后,新经济金融环境下,监管政策趋于严格。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综上所述,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商业银行转型存在的问题

2.1信息不对称风险

加大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以农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为主,这些客户很难有规范的财务管理,也很难有真实可靠的信用信息供资信贷业务审批参考,信息缺乏掩藏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且,这些客户群体很难提供合格的抵押物缓释信贷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等资产因存在流通难、变现难等问题,很难被商业银行接受为合格的抵押物。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传统模式是依靠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同学战友关系等途径获取客户信息,从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型”信贷模式。在当前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依靠地缘、血缘等关系建立起来的信息渠道已经被截断,“关系型”信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信贷业务的需求。

2.2利差收益进一步收窄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单一,主要包括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利润来源基本依靠存贷款利差,据不完全统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超过5%,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可以达到20%。也就是说,商业银行95%以上的收益来源于存贷利差。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为争夺存款来源,竞相提高存款利率价格。各地财政部门为提高存款收益,也采取招标的方式决定存款银行,从当前财政存款招标的情况看,1年期财政存款利率基本在3%以上。个人存款通过理财产品提高收益,从2018年以来,个人理财产品价格高居不下,基本维持在4%年化收益率的水平。而在国家关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以及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下,涉农贷款、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利率也只是在LPR基点上浮5%-10%的水平,年化利率约4%-4.5%。存贷利差不断收窄可能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3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的策略分析

3.1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多元模式经营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一化的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市场乃至用户需求。商业银行除了改进自身发展模式,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之外,还应该积极寻求与各类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与这些公司之间贡献数据和资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互联网金融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业务领域。此外,商业银行内部要尝试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局域网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当前,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由于没有建立资源共享体制,导致了很多重复性操作,比如对用户信息的反复采集,不仅会浪费资源,也会带来用户的抵制与反感。商业银行需要在内部建立数据库,为各个部门开放调用接口,方便各部门使用共同数据,尤其是客户信息。在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业务多元化,包括传统的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业务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等业务,通过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可以降低风险,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3.2创新用户服务模式提升满意度

传统上,商业银行为用户提供服务是由工作人员在柜台完成的。这种服务模式,会因为工作人员情绪的变化而产生迥异的效果。此外,这种服务模式效率不高,会出现工作人员与客户反复解释、互相推诿的现象。为此,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功能智能终端的普及,探索服务模式创新的方法。掌握用户需求是改进服务模式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变化,用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比如,用户希望金融产品的推介变得简单明了;用户希望快速查找并定位到金融产品的关键信息,而不需要从头开始、逐项阅读产品介绍条目;用户希望银行提供的服务更加个性化,能够结合用户的需求打造专属的金融服务方案;用户希望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和人性化等。为了给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商业银行应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需要从两方面开展实施,一是对客户展开问卷调查,通过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客户的需求;二是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从客户的年龄、收入、家庭情况等角度分析用户的习惯和个性,确保提供的服务能够体现个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转型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其必要性、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在技术、市场和法律等方面的挑战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式成功实现了业务转型。为应对未来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强化风险管理,构建多元化经营模式,并加强合作与协同。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商业银行在新经济金融环境下的转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城宇.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问题分析[J].投资与创业,2021,32(13):144-146.

[2]姚风鸣,田德斌.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17(17):131-132.

[3]曹志鹏,涂睿.新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问题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8):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