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

刘明彬 麦韵婷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5282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而《现代物流管理基础》作为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塑造。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在《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和途径,以实现专业技能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    课程思政   

一、《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特点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最新发展动态,灵活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在课程中,可以结合物流行业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例如,通过分析物流企业在应对自然灾害、疫情等突发事件中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业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劳动教育、美育教育、安全教育及国防教育等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物流管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力求让学生从成为“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向成为“有高素质的劳动者”跃升,实现职业出彩,人生出彩。在物流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识。物流活动涉及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利益相关方,如何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物流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具体而言,在《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物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商品假冒伪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和责任意识。在物流管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议题,如“绿色物流”、“社会责任链”等,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深入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此外,我们还可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例如,在讲解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时,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分析物流业对于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以及物流人才在其中的重要角色。

将思政教育融入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之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可以培养出德才兼备、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四、思政教育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的融入方式

(一)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策略

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突出展现物流行业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例如,在讲解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时,可以引入国家重大物流项目的背景、目标及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使学生理解物流行业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此外,物流管理的案例分析中,应加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诸如绿色物流、节能减排等议题,引发学生对于行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要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相适应。在深度上,应深入探讨物流管理中的伦理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如何公正处理供应链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等,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伦理决策能力。在广度上,可以将物流管理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等大背景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对物流行业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豪感。

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也需注意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比如制作物流行业发展的纪录片、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线上或线下讲座,或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物流企业、调研物流市场等方式,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情境中感受思政要素的内涵,从而实现知行合一。

(二)案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在选取案例时,应注重案例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功能。可以选择那些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现了物流行业正面形象的成功案例,例如,引入快递员拾金不昧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再例如,某物流公司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快速调度资源、保障物资供应等,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物流管理的专业技能,也体现了物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案例背后的思想道德问题。例如,当讨论某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案例时,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是否考虑了对环境的影响,是否保障了员工的权益,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问题。

除了案例的选择和分析,案例教学中的讨论环节也是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讨论题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物流管理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思政要素的认同和理解。

(三)互动式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的效果提升

互动式教学活动应侧重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我们可以设计模拟企业经营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物流公司,面对市场竞争、资源配置等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让他们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体会到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重要性。通过模拟企业运营的情景剧,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同时结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习惯。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反馈至关重要。教师应实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提供反馈,指导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进行深入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举办辩论赛、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就物流管理中的某一道德伦理问题展开辩论,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互动式教学活动还应注重结果的反思和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总结在物流管理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要素,如何在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接受思政教育的内涵,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思政中课程内容与思政要素的结合策略、案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分析、以及互动式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的效果提升,构成了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思政教育融入的具体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小雅,符丹丹.物流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讨[J].物流科技,2021(4):156-159.

[2]李俞娜.物流技术与物流装备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3):151-152.

[3]程舒通.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诉求、价值和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5):72-76.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松岗大道78号南海一职,麦韵婷189299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