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黄绍花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655000

摘要本综述文章探讨了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成像(MRI)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文章从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经皮肝穿刺活检、以及MRI引导下的经皮肝穿刺活检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讨论。1.5T封闭式MRI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多参数、多序列和任意平面的成像,从而显著提高穿刺的精确性、安全性,以及取材和病理符合率。尽管设备成本高和操作复杂性是该技术在临床上普及的限制因素,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超导磁共振成像(MRI)经皮肝穿刺活检1.5T封闭式MRI精确性

对肝脏疾病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其中,肝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段。然而,传统的穿刺活检方法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定位不准确、操作复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医学界开始研究使用高级成像技术来引导穿刺活检。

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高级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无电离辐射、无骨骼、气体伪影等优点。一项临床研究报告了1.5T封闭式MRI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根据该研究,这种新的引导方法具有高取材成功率和病理符合率,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综述的目的是对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诊断工具。

一、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技术简介

该技术使用一个闭孔高场强磁体设置中的圆柱形1.5-T磁共振成像(MRI)单元。通过在活检过程中提供成像引导,有助于评估包括肝脏在内的各种病变​​。经皮肝活检涉及通过皮肤将针头插入肝组织以获取标本。这个标本有助于诊断、分期或为各种肝脏疾病制定治疗方案​。1.5T MRI的整合提供了高分辨率的成像引导,以确保准确的针头放置和组织采样。

二、经皮肝穿刺活检的概述

经皮肝穿刺活检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性医疗操作,它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特别是肝脏肿瘤。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特殊的穿刺针在皮肤表面穿入患者的肝脏,从中取出少量的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提供关于肝脏疾病的精确信息,帮助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2]

尽管经皮肝穿刺活检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诊断工具,但它也有一些挑战和限制。首先可能会导致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其次,由于肝脏位于腹腔深部,穿刺针的定位和插入可能会受到解剖结构的限制。最后,由于肝脏的血流丰富,肝穿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出血。因此,为了提高经皮肝穿刺活检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临床已经开始使用成像技术来引导穿刺操作。

三、MRI引导下的经皮肝穿刺活检

MRI引导下的经皮肝穿刺活检,利用MRI的高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能力,来指导穿刺针的定位和插入。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穿刺精度,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取材成功率和病理符合率。

在MRI引导下的肝穿刺活检过程中,患者首先会被安置在MRI扫描仪中。医生根据MRI提供的图像,确定穿刺路径和目标区域的位置。然后,使用特殊设计的磁兼容穿刺针,医生在皮肤表面穿入肝脏,取得所需的组织样本。 [3]

四、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优势

1、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传统的生物学活检方法中,通过使用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的经皮肝活检技术,医生可以在减少患者暴露于这些风险的同时,有效地收集到诊断组织样本。MR成像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到肝脏的病变区域,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这种技术明显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2、更好的可视化:

在诊断肝脏病变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准确地看到病变区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超声和CT扫描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提供足够的图像清晰度或对病变区域的准确定位。而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的经皮肝活检技术,通过使用高场强磁体和肝特异性造影剂,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和定位到肝脏的病变区域。这种增强的可视化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以在活检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反馈,使他们能够立即调整活检针的位置以确保最佳的样本收集。此外,MR引导的活检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理解肝脏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3、安全性、简便性和有效性:

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的经皮肝活检技术提供了一个安全、简便且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和诊断肝脏病变。封闭孔高场强磁体提供了稳定的磁场和优越的图像质量,使得整个程序变得安全且容易执行。在MR引导的活检过程中,医生可以利用高分辨率图像来精确地定位活检针,从而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不必要的损伤。理想情况下,MRI套间应配备有室内射频屏蔽监视器和通信系统,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增强操作的安全性,还可以简化通信和监控,使医生和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协调,确保手术的成功执行。这种技术的有效性已经通过多项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到了验证,显示出其在诊断肝脏病变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五、结论

经皮肝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肝脏疾病诊断方法,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的经皮肝穿刺活检进一步提高了这一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此技术具有高取材成功率和高病理符合率,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

尽管这种技术目前尚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设备成本和操作复杂性,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种技术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卓,回瑾,邱建星.CT联合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诊断评估脊柱骨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1):68-72.

[2]李智,刘楠,章海滨等.1.5T封闭式超导磁共振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03):288-291.

[3]秦学元.探讨64排CT平扫加脑血管造影检查与1.5T超导磁共振平扫加MRA对脑血管意外性病变治疗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4.

[4]侯青平.评价1.5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胰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