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及实现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3

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及实现途径

霍燕飞[1] 刘志强2

(1.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唐山 064000)

摘要: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各方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本文通过对中车所属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分析,认为要不断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的培养规划,加强培养平台建设,注重强调规划的原则、目标及战略布局。从健全培养机制、加强培养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企业;技能人才;业;培养规划实现途径

  1. 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企业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专门技能、专业知识和创新素质的技能员工,从事创造性生产作业,对企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技能员工,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劳动者,主要包括在企业各生产工位上具有职业技能等级的员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就是制定好中长期培养规划,落实具体措施、手段和目标,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打造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集团级技能专家队伍,为建成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中车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

1.1 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规模提出了新需求

从企业总体情况分析,当前技能人才资源总量上基本能够满足目前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但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分析,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迫在眉睫。在企业人力资源总量控制或少量增加的前提下,按中国中车“十四五”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集团级首席技能[2]专家以上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较“十三五”末实现翻一番,(在管理、科技、技能、党群工作四只人才队伍中,集团首席专家以上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较“十三五”末实现翻一番)高级工以上技能人员占比稳定在总量的五分之三以上,急需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1.2 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结构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企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已拥有相当规模。但要满足企业新型动车组研发、国际业务发展以及企业内部不同生产线间快速顺畅转换工位作业以及关键工位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瓶颈,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在企业人员总量逐步缩减的趋势下,改变技能人才结构和素质不适应的现状已迫在眉睫,即改变高技能人才占比较低,需培养大批适应首批次车试制生产和适应产学研衔接的专门性技能人才已刻不容缓。

  1. 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分析

企业自生产高速动车组以来,大批新时代产业工人投入新技术革命,人力资源优势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时期,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将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的重要时期,也是传承经验,大力培养技能人才的关键时期。

2.1 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

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企业贯彻中车全球一体化人力资本体系,逐步完善职业发展考核争优机制,促进了核心技能人才在生产中的作用发挥;企业规范执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制度、技师管理制度、职业发展层级考核标准、各类技术能手选拔评选制度,激励作用进一步凸显;企业强化培训控制程序,有效保证了开展技能人才基础培养工作的实施;各项制度的持续优化,有效促进了技能人才队伍能力的提升。

2.2 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得到改善

企业高技能人才占比已超过50%,技能人才规模增长速度远高于员工总量增长速度,有力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人才强企”战略下大力实施的各项技能提升工程,青工培养计划、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领军育才计划、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技能等级认定计划等措施,逐步实现技能人才资源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3 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目前,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外,在技能序列形成了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等“8+5”职业发展体系,开通了特级技师评审通道。同时,也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双师”伍,技能专家队伍管理实现常态化。技能专家队伍已形成规模,初步构建了覆盖各职业领域的技能人才高地。

2.4 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企业创新机制涵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操作创新、质量攻关等,季评操作创新成果、年评操作创新项目,实现“在企业科技奖项中,设置技术工人序列”。以“金蓝领和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基地的创新攻关场所,充分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开展首辆车制造、首批次车生产立项揭榜技术质量攻关活动,加大科技质量攻关和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形成和拥有核心技能技术。技能技术研发体系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转化应用成效显著,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高。

  1. 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原则及目标

3.1 规划原则

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原则在遵循中车技能人才培养原则即坚持高端引领,改革创新,以用为本,协同推进的原则上,还应体现企业的特色。

空间布局、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全球一体化人力资本理念,尊重技能人才发展规律,提升素质和培养质量;优化生产线空间复合多技能人才培养格局,优化高速动车制造生产线重点传承技能大师的绝技绝招和工作室示范创新,培养更高层次技能人才;将技能大师复合人才分布于企业下属事业部各生产线内;发展工业机器人等适应数字化建设新兴职业,推动绿色、智能生产,坚定走高效、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量线定培、效率优先。

把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分析企业产能,以经营实际生产线定需求总量,以工位技术标准适配的人才定技能等级,以生产线布局定领军技能人才层级、以产量能力定培养基数。谋划发展,合理规划技能人才队伍,以企业发展统筹优化生产用人结构,深化培养制度改革,探索市场化体制机制条件下的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方式高效集约。

因企制宜、分类施策。

企业内各事业部,生产经营重点各有不同,要提高政策和培养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分区分类推进培养管理;从企业实际出发,级别宜高则高、专业宜精则精、宜复合人才则多技能、宜海外则国际化,强化复合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基地建设,因企施策促进特色培养。健全青工快速成长通道,打通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通道枢纽,带动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立足于企业管理体系的整体性,党政工团青协同推进管理,共促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统筹优化划企业、事业部培养流程,激励技能人才个体努力,各阶段措施清晰。统筹推进基础培训工程、创新工程、高端育才等重大培养工程,统筹生产经营与创新培养、国际化培养、青工专项培养布局,健全统分结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培养,提升数字化企业建设人力资本的生命线。

3.2 规划目标

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创新培养工作,筑牢政治根基,保证技能人才思想坚定,素质提升。促进技能人才成为企业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骨干,强化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素质显著提升,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显著转化,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职责明晰、齐抓共管培养格局显著优化;完善培养工作机制,建立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相匹配的,特色高效培养工作体系。明确培养目标:新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集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选拔培养国务院政府津贴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培养中车核心技能人才、“双师”型技能人才;明确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值达标值等。

  1. 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布局

4.1 构建技能人才培养“一线四区多点”发展空间布局

“一线”,是指以职业发展路线为骨架,“四区”,是指动车、城轨铝合金制造(生产线)功能区、普通碳钢车制造(生产线)功能区,客车检修制造(生产线)功能区,以及下属子公司(国际化业务)相对独立制造(生产线)功能区。“多点”,是铁路车辆钳工、铁路车辆电工、焊工、铆工、各类数控加工、智能产线机器人焊接等重要职业、工位技能点分布区。

4.2 构建形成技能人才培养“一核两翼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

促进制造功能区(生产线)技能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一核”,是指依托制造工艺路线分布路线,串联上、下车制造区(生产线)。以动车造修为主导,大力实施以创新为主要动能的培养廊道,是企业参与中车及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两翼”,是指以碳钢车检修和独立子公司为主要载体的技能专家培养区和典型技术能手培养区,加快技术能手的快速培养。“五极”,指电工培训基地、铆钳工基地、焊接培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培训基地等,是技能人才基础提质培养及技能竞赛提升培养布局的主要载体。

4.3 构建“高铁工匠”品牌文化彰显区

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利用企业各种宣传阵地,体现使命文化区,涵盖中车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宣传,将中车统一使命、愿景、价值观宣贯落地,筑牢中车之歌唱响区,熟悉中车史,诵读中车赋,深入践行中车成长之道。构建企业特色品牌区,讲好企业故事,展示企业形象。

  1. 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实现途径

抓住每个阶段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适时调整,对当下急需的政策、培养目标和项目,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早见成效;对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要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把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目标变为现实。

5.1 完善规划制度体系

围绕贯彻落实规划,编制中车技能专家培养、金蓝领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认定、学技术练功(技能竞赛)、青工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等专项规划、计划,优化出台配套制度方案,形成“1+X+Y”制度体系,配套安排相应培养资金。企业所属单位细化规划任务。企业职能部门协同,围绕科技创新、质量攻关、操作创新、管理创新、精益改善等领域,创新培养方式,积极做好申报、筛选,做到储备一批、培养一批、申报一批、奖励一批,开辟重大项目在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

5.2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坚持企业负责、企业下属事业部落实的工作机制。企业成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实施,审议事业部培养细则、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事业部要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推进实施。党政工青相关部门要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方案,逐项抓好落实。并按职责分工,加强指导服务,提供有力支持。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做好相关政策优化研究、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确保在“十四五”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明显进展。成果及时向中车集团反馈。

5.3 精准分析,多维培养

企业全面评估培养能力,一是开展战略布局内培养适宜性评价,确定各生产线需要的技能人才核心、关键、一般性技能的上限要求,合理利用战略布局,规范培养工作;二是加强生产线核心、关键、一般工位分布的多维培养,技术能手、技能专家、职业发展层级技能人才严格管控培养;三是在企业内开展生产线工位技能点调查分析,精准上岗资质培训,强化技能等级认定培训,防止技能等级认定培训与上岗资质培训“两张皮”,打牢培养基础。

5.4 加快先进生产线技能人才培养

前瞻“一线四区多点”战略布局未来产业发展,以承担未来高速动车制造事业部为重点,提速培养工作。紧抓创新机制运行,促进培养能力升级,打造核心竞争人才团队。着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同步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积极开展数字化升级培训、技能竞赛专项强化培训、国际化培训。做精做强各功能区产业升级时的专项技能培养。复制推广优势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统筹布局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能创新培养平台,加大数字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催生“一核两翼五极”的发展动力,促进成果转化,形成“高铁工匠”的大培养格局。促进技能人才素质提升,目标达成。

  1. 结束语

搞好企业人技能才培养规划,需要发挥优势,通过咬定目标持续实施培养,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在量、结构和素质的需求。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不仅明确技能人才培训养目标与实现途径,更是企业未来发展需要。资源、技能技术是硬实力,技能人才、管理、文化是软实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是打造软硬实力的重要环节。坚持技能人才战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忠诚企业、奉献企业、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高素质骨干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1


[1] 作者简介:霍燕飞,男,工程师,从事员工培训工作。曾多次参与大型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联系电话:0315-3082489。

[2] 作者简介:刘志强,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员工培训工作。曾多次参与大型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联系电话:0315-308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