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炸药爆炸产生有毒气体的防治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工业炸药爆炸产生有毒气体的防治措施探讨

张帆

(新疆天河化工有限公司,新疆库车842000)

摘  要  作者简述了爆破作业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原因及有害性,提出了预防爆破作业中有毒气体产生及降低有毒气体含量的措施。

关键词  工业炸药;爆破作业;有毒气体;防治措施

工业炸药大量应用于矿山、基础建设以及城市控制爆破工程。在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不但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减少有毒气体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害气体产生的原因

工业炸药通常是由碳(C)、氢(H)、氧(O)、氮(N)4种元素组成,爆炸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此外,在含硫矿床中进行爆破作业,还可能产生二氧化硫(S02)和硫化氢(H2S),上述四种气体都是有害气体,人体吸入后轻则中毒,重则死亡,据我国煤矿爆破事故统计,因爆破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占总体事故率的76.2%。

2影响炸药有毒气体含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炸药有毒气体含量的主要因素有:炸药的氧平衡、炸药的配方组分、爆炸反应完全性和爆破介质等。

2.1炸药的氧平衡

有毒气体含量与炸药氧平衡密切相关,负氧平衡的炸药产生CO较多,正氧平衡炸药则容易生成氮氧化物,只有零氧平衡的炸药产生的有毒气体最小。

2.2炸药的配方组分

工业炸药是多组分混合物,主要由各种氧化剂、可燃剂、敏化剂、表面活性剂组成。所以产生的有毒气体含量与各组分以及配比,即工业炸药的配方密切相关[1]

2.3爆炸反应完全性

工业炸药由于配方设计、生产工艺、爆破设计、起爆能量等方面原因,往往导致爆炸反应不完全,从而产生较多的有毒气体。

一般来说,起爆能量越大,生成的有害气体越少;相反,如起爆条件不好,炸药爆轰不完全将会产生较多的NO2

炸药的性能质量对有害气体的生成量亦有影响,混合得均匀的炸药,爆炸生成的CO和NO较少。炸药的装填密度较大时,生成的NO2气体较少,当装药直径较大时,生成的CO、NO气体量下降[2]

2.4爆破介质

某些矿石可与炸药有害气体发生二次反应,使有毒气体量增加。如,煤可以使CO2还原为CO,同种炸药在煤矿炮孔中爆破生成的CO和NO的量要比铜、铁矿石中多2~3倍。另外,炮孔中有水,以及炮孔内岩粉未能吹净,会使NO2的生成量增加;岩层有裂隙和封闭性差时,产生有害气体量比坚硬均质的岩体要多;炮孔深而且填塞质量好,可抑制有害气体的生成。

3爆破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3.1一氧化碳

CO是炸药爆炸时产生的主要有害气体,它是无色、无嗅的气体,其密度为空气的0.97,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态下不能和氧化合,但当浓度为13~75%时,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与红血球中血红素的亲和力比氧气的亲和力大250---300倍,所以人吸入CO就会减少血液的输氧能力,使人体的各部分组织细胞产生严重的缺氧现象,引起窒息中毒甚至死亡。

3.2氮的氧化物

爆破气体中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NO、N2O3、N02/N204等,一般以N02/N2O4为代表。

常温下,N02/N204混合气体中N204占多数,但受热即分解为N02。因此,一般认为这类混合气体在低浓度、低压力下稳定形式是N02

NO2对人体的毒性主要作用于人的呼吸深部。被吸入肺泡后,缓慢的与肺泡内饱和水汽作用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对支气管和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导致肺水肿。它的毒性比CO大6.5倍。

另外,当NO2与CO共存时,毒性更强。在井下爆破作业时,往往是NO2与CO共存,所以炮烟中毒比单一的NO2与CO中毒都严重。NO2对人体的毒害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NO2的浓度超过500mL/m3时,人吸入后迅速严重中毒,达到776mL/m3时人吸入后迅速死亡。

3.3硫化物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密度是空气密度的1.19倍,易溶于水,1个体积水中能溶解2.5个体积H2S,故它常积存巷道积水中。H2S能燃烧,自燃点为260℃,爆炸上限45.50%,爆炸下限4.30%。H2S具有很强的毒性,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黏膜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当空气中H2S浓度达到0.05%时,0.5~1.0h即严重中毒;浓度达到0.1%时,短时间内就有生命危险。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是空气密度的2.2倍,故它常存在于巷道底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S02与水汽接触生成硫酸,对呼吸器官作用,刺激喉咙、支气管发炎,呼吸困难,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当空气中SO2浓度为0.05%时即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人就会死亡。

另外,有毒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正氧平衡时的炸药会产生出生态的氧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不仅毒性大,而且对瓦斯的氧化反应起催化作。当含氧量不够即负氧平衡时,则未完全反应的固体颗粒(如一氧化碳)增多,引起二次火焰,引燃瓦斯的机会增加。尤其是在高瓦斯矿井中,易造成灾难性事故。

4爆破有害气体的允许浓度及预防措施

4.1爆破有害气体的允许浓度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地下爆破作业点的有害气体允许浓度为:CO(30mg/m3)、Nn0m(5mg/m3)、SO2(15mg/m3)H2S(10mg/m3)。应按GB18098规定的方法检测爆破后作业面和重点区域有害气体的浓度,且不得超过以上的规定值。爆破后,经检查确认空气合格,并等待规定的时间后方准许作业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以防止爆破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4.2防止爆破有害气体中毒的主要措施

4.2.1使用合格炸药

炸药组分的配比应当合理,从理论上设计接近零氧平衡;鉴于N02的毒性比CO大得多,也可采用少量的负氧平衡,使得NO和N02的含量减少;禁止使用过期、变质的炸药,避免炸药产生不完全爆炸反应而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

4.2.2增大起爆能

应保证足够的起爆能量,使炸药迅速达到稳定爆轰和完全反应;应选用感度适中,威力较大的炸药作为起爆药包。

4.2.3实行爆破作业精细化管理

如工作面积水时,应选抗水型炸药,否则因炸药受潮而影响爆轰稳定传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于低温冻结工作面,应选防冻型炸药,否则炸药也会因不完全爆炸或爆轰中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爆破产生的有毒气体量与炸量成正比,严格控制起爆药量,可以有效的降低爆破有毒气体生成量;装药前尽可能将炮孔内的水和岩粉吹干净,使有害气体产生减至最小程度;保证炮孔填塞长度和填塞质量,使炸药发生爆炸时充分反应,减少有毒气体生成量。

4.2.4加强通风与洒水

井下爆破后,应用仪表检测井底有害气体的浓度未超过允许值,才允许工作人员下到井底;如果爆点附近有井巷、隧道、排水涵洞及独头巷道时,要考虑有毒气体沿爆破裂隙或爆堆间隙扩散的可能性,要加强防范,以免产生炮烟中毒。露天爆破时,要适当选择起爆站和观测站,尽量不选在下风向和与爆区连通的巷道内。露天硐室爆破爆后24h内,应多次检查与爆区相邻的井巷、硐内有气体浓度[3]

洒水一方面可将溶解度较高的N02/N204、N203转变为亚硝酸和硝酸,另一方面可将难溶于水的氮氧化物从碎石堆或裂隙中驱赶出来,便于随风流出工作面。

5结论

工业炸药有害气体对人体及周围环境的危害很大,但通过分析产生有害气体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来减轻或防止有害气体的危害,可以确保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赵晓莉等,炸药爆炸产生有毒气体的原因及其防治[J],煤矿爆破,2007,77(2):23—26.

【2】徐龙,工业炸药有毒气体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危害[J],煤矿爆破,1998,42(3):53—55.

【3】齐瑞贤等,减少炸药爆炸后有害气体产物的方法及途径[J],西部探矿工程,2007,NO.8:160—163.

作者简介:张帆,男,本科,新疆天河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质量工程师(中级),研究方向化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