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地区某钼矿成矿规律、矿体特征找矿标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辽宁省丹东地区某钼矿成矿规律、矿体特征找矿标志

纪权力

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铁岭市112000

摘要简要总结了辽宁省丹东地区某矿的成矿规律、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确定了该矿区主要矿石类型为斑岩型钼矿和石英脉型钼矿。确定了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组合是寻找斑岩型钼矿体的最佳矿物组合类型。

关键词:丹东地区;钼矿;成矿规律;矿体特征;找矿标志

0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钼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钼是一种银白色的可锻金属,主要用途为在钢铁工业中作为添加剂使用,占钼总消耗量的80%左右,其次是化工领域,约占10%。此外,钼也被用于电气和电子技术、医药和农业等领域,约占总消耗量的10%左右。[1]钼资源分布呈现高度的不均衡状态,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智力、加拿大及俄罗斯。本次通过分析辽宁省丹东地区某钼矿成矿规律、矿体特征总结出同一类型钼矿的找矿靶区及找矿标志。

1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

1.1成矿物质来源

以往工作中对该钼矿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硫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其结果表明,该矿床具有与国内外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基本一致的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钼矿化阶段,样品的δ34S正值特征非常显著,且同一成矿阶段不同含硫矿物间硫同位素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小,离散小,塔式效应明显。这些特征明显不同于变异范围大的沉积型或变质型矿床,而是与国内外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按经典成矿理论,显然是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矿床硫同位素特征相同。

因此该钼矿床硫来源具有单一性,硫同位素组成对其赋矿主岩或矿源岩具有继承性,直接来自中酸性深源浅成侵入斑岩体。结合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典型原生岩浆水的同位素组成为:δ18OH2O为5.5‰~9.5‰,δDH2O=-50‰~-85‰),该矿区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流体来自于深部,即深源岩浆或上地幔。

1.2矿床成矿模式

根据以往研究成果,花岗闪长岩岩石化学钙碱指数为58.6,属钙碱性系列,里特曼指数δ为2.18-2.66,岩体形成温度约700℃,压力为3-5KPa,形成深度10-15km,重稀土元素富集,铕异常不明显。认为该岩体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硅镁层,属同熔型花岗岩,岩体形成时代属晚侏罗—早白垩世。

花岗闪长岩体Cu、Mo、Au等成矿元素含量与维氏中酸性岩平均值相比明显富集。微量元素以岩体为中心→接触带→外带依次出现不同的成矿元素组合,构成一个斑岩成矿系列,总体模式是钼→铜、钼→金、铜,相应形成斑岩型钼矿带→矽卡岩型铜(钼)矿带→裂隙充填交代型金(铜)矿带。岩体控制范围内已知矿床及矿化类型有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铜矿、蚀变岩型金矿,各矿床类型虽不相同,但在成因上却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是属于“同源多体”的同一成矿系列。

1.3矿床成因与特征

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斑岩系列矿床时空分布关系,并与区域已知钼矿床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认为该矿床主成矿期为燕山期,是典型的岩浆期后浅成中温热液矿床。该钼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花岗闪长岩体中钼、铜等成矿元素已预富集达高背景含量,能够为成矿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成岩与成矿作用在时间上是一个非常接近的连续过程。燕山中晚期,矿区深部分异程度较高的花岗闪长岩浆开始侵位,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的成矿物质(包括钼、铜等金属元素和热流体)至地壳浅部,随着岩浆逐渐冷却分异,这种富钼、铜的岩浆热液一部分上升至岩体顶部,交代围岩形成了矽卡岩型铜钼矿体,在花岗闪长岩体内发育形成浸染状钼矿化;燕山晚期,构造岩浆再次活动,导致深部岩浆再次上升,形成了区内的石英斑岩,石英斑岩以岩脉状穿插充填于花岗闪长岩中,岩浆活动继续保持高强度的热能量场,驱动成矿热流体在岩体内长时间大范围环流,在石英斑岩体内构造裂隙发育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细脉浸染型钼矿体。同时对原有花岗闪长岩中钼矿化进行叠加改造,使成矿空间和规模逐渐扩大,矿体的空间分布严格受岩体形态及构造裂隙控制,靠近断裂裂隙部位矿化明显增强或直接形成钼矿体,远离则矿化减弱或消失。

2矿体特征

2.1矿体特征

矿区内矿体有两种类型,分别为斑岩型钼矿体与石英脉型钼矿体。区内共圈定钼矿体10条。区内钼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石英斑岩中,少数钼矿体赋存在石英脉中。矿带围绕北西向石英斑岩分布,延长300-1100m,宽100-400m,延深大于300m,两端均延出区外。矿带中心部位为花岗闪长岩,宽50-200m,一般宽约100m,其内赋存有26号钼矿体。两侧为石英斑岩,宽10-100m。矿带中心的花岗闪长岩体内常发育有石英脉,宽0.20-2.00m,一般宽约1.00m,倾向北东东及北东,倾角30-65°。

矿带围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其次沿矿带东侧及矿区内可见有少量寒武系大理岩、矽卡岩。矿带南部呈近南北走向,东倾;矿带北部由于受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影响,矿带内钼矿体形成相交趋势,呈北西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方向钼矿化逐渐呈减弱趋势。矿带中心部位厚度较大,向北端呈现尖灭趋势,向南端逐渐变窄。

2.2矿石特征

矿石自然类型为硫化型钼矿石;矿床工业类型为斑岩型钼矿、脉型钼矿。斑岩型钼矿是矿区主要工业类型,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产于花岗闪长岩体及石英斑岩中。依据其原岩岩石类型,钼矿床应归入花岗闪长岩型钼矿及石英斑岩型钼矿。脉型钼矿以不规则脉状及束状分布于花岗闪长岩和石英斑岩脉体中,规模大,矿石钼品位较高,钼矿体工业品位一般为0.086%~0.150%,平均品位为0.12%。

3找矿标志

3.1含矿岩体标志

花岗闪长岩体Cu、Mo、Au丰度高,离差大,显示有多金属矿化富集的迹象。因此,花岗闪长岩体本身即是寻找斑岩型钼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3.2蚀变矿物组合标志

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等热液蚀变矿物组合是含矿溶液交代岩体的重要标志。蚀变强度越大,发育范围越广,越有利于寻找斑岩型钼矿体。

3.3矿石矿物组合类型标志

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组合是寻找斑岩型钼矿体的最佳矿物组合类型。

3.4综合利用以往物探方法识别标志

充分利用物探中识别到的低磁异常带[2]、视充电异常带、低阻异常带地段。

3.5直接找矿标志

含钼石英细脉、大脉带及细脉浸染状钼矿化是寻找石英脉型钼矿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型钼矿的直接找矿标志。矿区内广泛发育的矿化蚀变,如绢云母化、矽化、绿泥石化及碳酸岩化,是寻找各种斑岩型钼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4结论

1、本矿区矿体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石英脉型钼矿,是典型的岩浆期后浅成中温热液矿床。

2、矿区内钼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石英斑岩中,少数钼矿体赋存在石英脉中。矿体空间分布严格受岩体形态及构造裂隙控制,靠近断裂裂隙部位矿化明显增强或直接形成钼矿体,远离则矿化减弱或消失。

3、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组合,是寻找斑岩型钼矿体的最佳矿物组合类型。绢云母化、矽化、绿泥石化及碳酸岩化,是寻找各种斑岩型钼矿的重要找矿标志;石英细脉、大脉带及细脉浸染状钼矿化是寻找石英脉型钼矿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姚公一,我国钼矿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西部资源,2015,03期。

[2]詹华明,高明程,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蒙古国某钼矿床的应用,有色金属[J],2011年5月第63卷第3期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