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素及公路工程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素及公路工程质量控制

孙志鹏

翁牛特旗公路管护和运输保障中心  内蒙古赤峰  024500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公路工程建设行业受益于这一因素。近年来,一些施工企业发展迅速,其承揽的公路工程项目数量逐步增多,为交通建设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伴随企业承担项目数量增加,具体施工操作中会伴随一些安全质量问题,此种情况会对公路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管理公路工程技术和具体操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实际施工技术要素进行及时分析,构建更加完善的施工操作制度,强化施工监督效果,投资成本节约后能够确保公路施工质量和安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施工技术,依据我国工程特点采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操作方式促进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提高。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素;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背景下,确保工程建设中不出现技术问题,系统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研究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和管理策略,以满足高速发展时期项目建设的要求,促进多个方面的优化和创新[1]

1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素

1.1路面施工技术要素分析

沥青路面与混凝土路面共同构成施工的主要内容,两者的优势和特点各不相同,前者在降噪功能上优越,几乎没有差距,施工周期相对较短;后者具有突出的稳定性和显著的耐久性优势;前者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层铺法和半合法。层铺法技术内容是借助沥青完成分层摊铺,利用此种方式能够达到碾压和分层的目的,但技术应用需要保证天气干燥,并且对温度也有一定要求,通常使用时间段是在雨季前15d,最高温度参数控制在15℃以下,由此才能保证完工效果。拌合法技术措施,主要依靠的材料是沥青,矿料和沥青的配备均需满足标准条件,提前加热,搅拌过程要充分,将材料运输到现场,主要是为了完成摊铺以及碾压的过程。混合料使用,其类型共有两种,碎石混合料和混凝土混合料,工作人员在摊铺进行中,温度条件不够稳定,由此类型也不统一,根据温度不同划分为冷拌冷铺、热拌冷铺以及热拌热铺三种形式。热拌热铺解释:设备需要提前选择专业性较强的,其通常有专用的类型,采用加热搅拌方式可将材料顺利运输到现场,进行摊铺;混合料通常在受热之后,摊铺工作进行通常会间隔相应时间,这一方式解释的是热拌冷铺过程,主要发挥的作用也比较明确,就是小范围修补技术。目前水泥混凝土材料使用的路面类型比较多,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混凝土路面了。

1.2路基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道路路基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施工技术管理中,要注意施工测量、土方填筑和地基压实。其中,施工测量主要包括复测水准点、中线和导线。测量防线时,应尽可能减小误差值,以提高纵剖面的位置精度。施工活动开始前,相关施工技术部门还必须对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确保不会对已埋管线造成威胁,避免对施工项目造成重大损失。路基填筑应充分遵循分层填筑的原则,在上层土充分压实之后再填筑下一层土。分阶段施工时,在先填区域预留1∶1坡度的台阶,分两个阶段同时填筑。路基碾压工程应充分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基本原则,碾压前应从道路中心线向路堤两侧形成2%~4%的横向坡度。实际碾压时,两条碾压轨道应有效重叠12~20cm,并均匀压实,以免对路基造成进一步的破坏[2]

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这得益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促进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不仅开发出适合不同条件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亦实现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的有效应用,逐渐形成契合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需求的预应力技术体系,具体涉及先张法、后张法、后张自锚、有无粘接等技术。同时,公路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效果受到混凝土材料的影响,需重视对混凝土材料配制的严控。若在工地现场进行混凝土材料配制,需在配制前结合现场情况的分析,合理放置砂、石、水泥等材料,并对搅拌机设备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配制的混凝土材料能够第一时间送至施工地点。在明确掌握配合比要求的前提下,可依据天气变化、温湿度等数值的分析,对混凝土配制的用水量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偏差需控制在±1%左右、水用量偏差控制在±1%、外加剂用量偏差需控制在±2%、粗细骨料用量偏差需控制在±3%。结合对拌合物和易性、搅拌设备性能的分析,对混凝土拌制时间进行严控。另外,相关人员需根据天气气候情况来控制混凝土从出料至浇筑的时间,如夏季温度较高时需控制在30~40min左右,冬季寒冷阶段则需将时间控制在60~90min。

2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2.1施工前期管理

施工前期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具体因素,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在施工前期做好分类和规范工作,避免在工程后期留下严重的质量隐患。具体而言,应在施工初期选择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施工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同时将管理措施写入质量管理方案当中,使施工过程能够严格按照管理计划进行。前期工作还涉及对工程分项的逐项检查,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其中,工程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职责非常明确,(1)提供工程质量技术支持方案,明确工程质量的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措施要点。2对工程质量展开等级评价,编制质量分析报告,对于存在缺陷的部分,或是不规范的施工工序,应提供技术解决措施和管理措施。作为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技术交底和施工图安排施工人员,并选择好对应的原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工艺。例如:在技术工艺方面,应全面建立新技术核心工艺体系,加大对工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研究。提前分析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情况,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做好调度,比如:在公路工程当中遇到断层或溶洞,应提前做好预警。

2.2 施工材料以及设备质量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工作要更加注重科学合理性,组建更加专业的施工队伍,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有责任心,施工材料的使用也要符合质量要求,设备的使用保持正常状态,并进行有效的操作,对施工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严格审核材料采购单位,考查材料采购单位时,主要着眼于其营销证件,关注点是完整性以及产品合格性。与经销商合作前,需提前筛查,筛查的标准便是规模和信誉,经销商均需满足上述条件,不要一味的考虑价格成本从而自行降低采购标准,这一过程中也需注意另一个问题,就是采购部门是否有克扣采购款的现象。材料运输到现场后,施工人员也要进行材料再次检查,可抽取样品送到权威机构完成抽检,将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严格拦截在施工现场外。机械设备的使用也不外如是,设备使用时间较长不予使用,并且需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其工作内容就是设备的定期养护,在发现故障问题后,第一时间解决,并且为了更好的更换故障零部件,施工现场也要备用一定数量配件[3]

结束语

公路工程建设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支撑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稳定推进公路建设和施工,保证公路质量,延长其服务周期,但也不得不面对建设中的不足。质量控制技术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范围需要规范制度,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工程质量达标,满足社会群众需求,增加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为全社会谋福祉。

参考文献:

[1]靳军.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J].居舍,2019,(21):60.

[2]卞茂勇.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素及质量控制措施[J].门窗,2019,(10):125.

[3]于洋.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8):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