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融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融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研究

张艳玲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0

【摘要】健康中国建设实施以来,体医融合的观点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体医融合为我国学校体育今后更好培育青少年拥有强健体魄带来了机遇。因此,从学校体医融合新视角来探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研究对于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医融合;体质健康;对策研究

一、坚定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营造运动促进健康的新理念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全部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学校体育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更是我国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因此,明确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对于深化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其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与医疗的跨界融合无疑对我国当前或未来的学校体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突出意义。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打破现有学校体育仅仅是传习运动项目、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的桎梏思想,真正把运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放在学校体育的核心地位,教会学生一生追求健康、懂得运动,也正是我们提倡终身体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注重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

2001年我国施行新课改,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之后,体育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便更为重要了,它肩负着整个学校的健康教育使命,尤其在塑造学生拥有健康态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健康知识及具备组织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包括诊断、规划、监测、评价等,同时还应拥有积极的态度,如坚信健康的意义及其价值认同,乐意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等。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亟待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的能力。全国高等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把一定的运动医学理论及实践纳入到培养体系中,培养出一批既懂又懂的复合型体育教师,使我们的体育教师不仅能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更能成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

三、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完善

根据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共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要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就要在健康教育方面应大大提升其比重,同时将运动中的健康要素作为核心内容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切切实实地告诉每一个青少年如何通过科学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此外,学校医疗部门与体育部门应加强合作。首先,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以案例的形式告知学生体力活动不足或静坐少动易引起慢性疾病等潜在危害,同时也把科学锻炼对预防及治疗慢性疾病的突出作用一并呈现给学生们,进而从思想上使他们引起重视以到达健康教育的目的。其次,将学生的体质测评纳入到健康体检中,为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疾病的早期预防等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依据,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四、建设体医融合的运动处方库

运动处方是体医融合的实践活动。它是指医学或体育学专家针对大学生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容易引发运动伤病,效果也不尽人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锻炼自觉性和持久性。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把体育、医疗和健康教育等部门组织起来,以体医融合为导向,以运动干预为手段,以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为目的,推行运动处方健康模式,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一是要在体育教学中推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体质测试结果,针对体质较差或某种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设计运动处方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二是利用健康素养信息平台,有校医、体育教师、心理咨询师合力开出预防疾病、治疗慢性病和心理辅导和健康学生的运动处方,帮助大学生解决健康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三是依据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诉求,以及身体素质、运动偏好、运动习惯、运动目的等,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种类,合理设置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频度,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建立减肥塑身、健美健身的运动处方库使大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

五、营造体医融合的校园氛围

体育和医疗联合,共同宣传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设立体育医疗宣传周等活动,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图册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运动与自己的身体健康关系,使学生做到从医疗看体育,重新发现体育,从体育看医疗,重新认识疾病,增强学生对运动的认知,增强运动自觉性。

六、创建体医融合的产学研医合作模式

高校、企业、医院三方携手,创建体医融合的产学研医合作模式。整合三方拥有的优质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健康管理平台,合作开发App。通过健康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与体质状况检测设备有机结合的方法,更精准的帮助学生对身体状况进行改善,让科技助力于健康,促进体医融合的快速发展。另外,将竞技体育形成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可以和临床技术的发展融合起来,更好的促进体医在技术层面融合。

七、改革体医融合的体育课程内容

实行体医结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体育课授课内容除了教授篮、排、足球、田径等体育项目,还要充分借用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树立体育课程与健身、强身、防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会通过对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武术的修习,提身体素质。其次,要增设体育卫生保健等课程,讲授人体的基本运行原理,从生理角度让学生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以及锻炼的必要性。最后,要改变课程评价体系。体医融合首先要解决运动的安全性,包括血糖安全、心脏安全、避免伤病。还要解决运动的有效及可持续性。对体育课程效用的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长远来看,不应该只注重短期的锻炼效果。

8.培训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体医复合型人才培训。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者的体育医学课程的知识培训,如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损伤康复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人体测量与评价等课程,使教师既懂得运动技能知识,同时又对医学、康复治疗、体育保健知识熟悉的体医复合型人才。

结语

体医融合模式不但加强了体育与医学在政策、理论、技术的实践探索,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健康意识,同时运动处方的科学指导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让学生得到正确有效的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体医融合模式,是各方协同合作下,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需要政府、高校、医疗、企业等多机构,通过政策融合、资源融合、技术融合的手段来实现,从而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

[2]张鲲,杨丽娜,张嘉旭.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至“体医融合”的模式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2017,36(6):1-3.

[3]孙通,罗敦雄,陈洁星,高松龄.“体医融合”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2):55-58.

基金项目: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LJKMR20222191)

作者简介:张艳玲(1976-),女,辽宁丹东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和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丹东,118000

联系电话:1584256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