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家校社共育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1

完善家校社共育的探究

林瀛

辽宁沈阳 沈阳市沈河区文萃小学110015

摘要:中小学家校共育协同育人的模式,可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全方位地为学生学习及成长保驾护航。在家校社合作育人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为其提供良好的指导建议。基于此,为全面发挥家校共育作用,沈阳市沈河区文萃小学积极引导教师创新课堂管理理念和教学观念,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和方法,不断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家校社共育  素质教育  十商素养

在现代学校体制框架下,把家庭教育融入到现代化学校教育系统中,使学校与家庭能有效沟通和协作,对达成全面育人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学”为核心,把学校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成为新时代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新路径。

一、全方位搭建校家社共育组织结构

学校整合家校社的教育资源,成立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这一共育组织,并通过制定《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工作办法》,完善组织管理机构的内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家校社协同共育的组织效能。

在学校的家校社共育实践中,有两支综合性服务队伍发挥重要作用:一支是由家长、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志愿者联盟;另一支是由社会工作者、教师、家长共同组成的专班队伍。

志愿者联盟服务学生成长。联盟主要由四支队伍组成:一是图书馆志愿队伍,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组成百人团队,承担了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捐赠、管理、维护工作;二是“护苗”志愿者服务队伍,是在学校指导下由教师、家长和民警共同组建,形成从学生出家门至校门的安全守护系统;三是“萃园”故事人工作坊队伍,成员有家长、教师和学生,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等形式推广阅读;四是专项志愿者队伍,是学校招募的临时性志愿团队,主要由家长和教师组成,重点参与学校“五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学校内大型活动、研学旅行等。

专班队伍立足综合提升。智库队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文萃校外辅导员,社区工作者、家长等参与其中,开展专题培训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二是文萃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以学校干部为主体,由部分优秀家长、社区工作者和专家顾问共同组成;三是将优质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引入校园,开展学习能力提升、困境儿童帮扶以及主题性的体验活动等。

二、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秉承“让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在“1-3-2”共育体系实践中,注重将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化为实际的生活体验与能力成长。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十商”素养,学校推出了“读、吃、睡、炼、学、劳、玩、礼”的“八项作业”,其主要完成场域在家庭和社会。学校还积极与邻近社区联合,将学生的家门口变成实践空间。如在“雏鹰假日小队”的实践中,学生一方面自主认领社区发布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由家长志愿者或校外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具体的调研与实践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

三、全方面提升家长与教师共育能力

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家长教育能力。良好的家校互动是家校社共育的重要基础。学校构建了以促进家长自主学习、助力儿童自由舒展成长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综合服务体系。学校在充分调研家长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化的家长学习课程资源库。学校每年九月由校长主讲分年级的六场家长会、每年三月由年段主任主讲分年级的六场家长会、每月的亲子工作坊、面向家委会成员开展的专题培训等,都受到家长欢迎。学校还开展了“十商家长”评选活动,引导和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促进了家校的和谐互动。

实施梯度化教师共育能力培训。一是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家校共育基础素养提升培训;二是围绕家委会建设、共育活动设计、家校沟通策略方法,面向全体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应用素养提升培训;三是聚焦专业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开展面向骨干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四是立足共育领导力培养,开展面向学校核心管理层的能力塑造培训。

综上所述,学校希望通过“1—3—2”共育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真正帮助每位学生得到自由健康的成长。                                                                   

林瀛山东招远1982年2月27日沈阳市沈河区文萃小学德育主任小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