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研究

邓迎春

华蓥市第二中学

摘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尊重,也逐步变成了教育的重点。田径运动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目前情况下,田径运动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培养和如何培养新的人才,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目前中学体育的田径运动教学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体育教育中,合理安排田径运动的运动强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运动,达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强度控制

引言

中学体育作为学生发展的初期,可以说是对其后期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田径运动是体育教学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它在初中阶段展开合理的构建,也可以帮助锻炼学生的品格,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这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挖掘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理性把握,实现价值渗透,对其进行理性地培养。

一、初中体育田径训练现状分析

1.田径训练意识薄弱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只有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由于过于注重学业,他们忽略了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优势。渐渐地,有运动才能的儿童不能投入到运动中去。而且,即使是在参加了田径运动之后,学生们也不能对田径运动产生真正的兴趣,只能在日常的训练中被动地接受,甚至由于不能忍受艰苦的环境,而放弃了田径运动。

2.田径教学实施困难

我国是一个体育强国,尽管许多运动项目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大多数人看来,田径运动依旧是一个弱项,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田径教学中,教师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但因为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以及教育观念的陈旧等因素,有些老师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常常只会表现出很单一的态度,缺少了针对性,这对教学的实施和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1]

二、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强度控制措施

1.深入学生,激发田径训练积极性

从初中生的总体发展来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性尽管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遇到困难和辛苦时,却很难长期地坚持下来。田径运动是耐力和难度的集中反映,不少学生在运动中不能吸取其效果,喜欢上运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交流和指导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有研究表明,老师的鼓励和欣赏,是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不断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要想更好地控制中学体育的田径训练,就必须要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激励与引导中,建立起学生的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例如,在普通的田径运动中,以一周为一个循环,来确定合理的训练进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生都开始抱怨,甚至放弃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来指导和疏导了。例如,在遇到有显著进步的同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称赞的技巧,在总结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归纳,让学生在鼓励中继续前进。对于勤奋好学的学员,老师要做好引导和减压工作,以降低过度训练带来的消极影响。如此一来,在长期的交流中,既能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又能对以后的培训有所帮助。

2.制定合理计划,贴近学生身心发展

对田径训练的最终目的进行探究,就等于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丰富,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锻炼,进而达到了他们的人格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规划,保持训练与休息之间的平衡。对田径训练进行调解,分阶段训练是必要的,要有科学的、有规律地作息,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2]

在运动起步阶段,应保持在中等水准。此期之训练,应着重于提高学员之体能与接受力,并使学员对田径运动之训练方式有所认知,为日后之训练打下良好基础。而在中段,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培训方式,这是一个以提升学员技术为主,培养学员在培训方面的职业素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与体育教学中的中后期相结合。以深化理解为主要内容,在重视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进行疏导和指导。而在每个田径运动的训练环节,教师更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特征,做出合理的改变。因为接受度的差异,所以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目标进行调整,并根据教学大纲对其进行调整,使其与学生的发展计划相适应,从而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拒绝一刀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教师仍然是主体,在体育课堂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指挥者的角色。所以,要合理控制田径训练的强度,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防止一刀切。

就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教学情况来看,许多老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在他们重视某种体育技巧之后,接下来的训练就会变得千篇一律。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他们自己的发展特征等因素,他们不可能与老师的模式化,重复教学相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慢慢地产生过度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种类单一,体育活动的兴致降低等现象。所以,要在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上多费点功夫。比如说,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会针对不同的学员,作出相应的培训。例如,对于一个有很高体重的同学,老师可以让他选一些比较不需要太多锻炼的活动,这样就可以防止他因为跑得过多而导致关节受伤。而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老师则可以挖掘出其他优势,让学生把工夫花在有潜能的项目上。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使学生更接近田径运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达到个体化的训练效果

[3]

结语

中学体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应当高举这面旗帜,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要与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相联系,做出针对性的规定,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蒲彦波.解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措施[J].田径,2019(12):5-6.

[2]胡顺风.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田径,2019(05):9-10.

[3]冯在兵.完善训练体系 提高学习动力——初中体育教学中控制田径训练强度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0):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