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的参与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春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让群众的参与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春活力

杨海丽

德宏州芒市文化馆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它承载着民族、地域和时代的记忆,是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忘和衰败的风险,急需振兴和保护,让群众的参与成为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春活力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

前言: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参与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够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活力。通过群众的参与,我们有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开展非遗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

让群众的参与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春活力,可以通过开展非遗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来实现。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并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大型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可以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非遗的机会,并展示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展览可以展示非遗作品或技艺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让人们深入了解非遗的内涵。演出可以通过舞台表演、音乐演奏、戏曲展示等形式,将非遗技艺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定期举办非遗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扩大公众对非遗的了解,还能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声誉和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将非遗纳入课程教学,通过讲解、实践和体验等方式,将非遗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学生。在社区和非遗传承基地组织非遗工作坊、实践活动等,让年轻人亲身参与非遗技艺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在实践中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可以组织非遗比赛和展示活动,为年轻人提供展示才华和技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不仅可以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还可以促进民间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从而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志愿者队伍可以由具有一定非遗知识或传承技能的学生、社会人士和专业人士组成。这些志愿者可以通过自发组织的方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保护、传承和推广工作,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他们可以开展非遗调查研究工作,了解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实时的支持和帮助。志愿者队伍还可以积极参与非遗传统的传播普及工作,如组织非遗展览、演出、传统技艺体验等活动,推动非遗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和活动开展,可以扩大非遗保护的影响力,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参与和支持非遗的传承工作。志愿者队伍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深入了解非遗技艺和传统文化,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通过实际参与,年轻人可以感受到非遗技艺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培养对非遗的热爱和自豪感。志愿者队伍也可以为年轻人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非遗传承的基本技能,并将这些技能传承下去。志愿者服务还可以锻炼年轻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增添宝贵的经历和经验。

3.设立非遗保护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荣誉奖励制度

设立非遗保护先进个人的荣誉奖励可以激励和鼓励个人在非遗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努力。这样的奖项可以对那些在非遗保护工作中表现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公开评选和表彰,让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代表。这些个人可以是非遗传承人、非遗技艺传播者、研究者或志愿者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非遗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奖励这些个人,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非遗保护事业[1]。他们作为荣誉奖励的获得者,可以成为年轻一代学习和追随的榜样,引导更多的人投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之中。设立非遗保护先进集体的荣誉奖励可以鼓励群体协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对在非遗保护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团队或组织进行公开评选和表彰,可以是非遗保护机构、社区组织、学校、企业等,他们通过组织和开展非遗保护项目,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通过奖励这些集体,可以强化他们对非遗保护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内外部力量的协同合作。他们作为集体荣誉的获得者,可以成为其他组织和团队的学习榜样,引领更多的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事业。

4.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非遗文化推广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于使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定期发布有关非遗文化的内容,如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非遗文化产品的展示等,可以将非遗文化推广至更广泛的受众群体。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可以促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激发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和热情参与。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发展,各类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内容形式层出不穷,如短视频、直播、小说、动画等

[2]。非遗文化的推广可以结合这些新媒体的特点,制作并发布具有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意的内容,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比如,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介绍非遗技艺的教学视频或记录非遗传承人的日常生活,引发年轻人的兴趣;也可以通过直播形式举办非遗文化节庆活动或展示传统技艺的现场制作过程,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这些形式丰富、生动的内容能够更好地触达年轻一代,引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中。

结束语:让群众的参与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春活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文化繁荣与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红燕.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3, (24): 63-65.

[2]郑纯子. 自贸港建设视域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媒体传播研究[J]. 新东方, 2023, (06):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