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导式护理活动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主题引导式护理活动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评价

张曼娜

安徽省胸科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主题引导式的护理活动模式在对因食管癌接受放疗的患者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是否有明显改善。方法:选择自2021年12月到2023年12月因食管癌在我院接受放疗的患者20例,以抽取单、双数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引导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配合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引导护理组患者的诊疗配合度达90.00%,对比普通护理组的诊疗配合度70.00%,存在明显优势(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别不明显,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引导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指数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主题引导式的护理活动模式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诊疗配合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方面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主题引导式护理活动;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食管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第八大癌症。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40岁以上,且男性患者偏多,其主要临床症状常见于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致死率极高。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多见于放射治疗干预手段,如能在食管癌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则患者在5年内的生存率可提高至85%以上[1]。但是长期进行放射治疗,会在不同程度导致患者白细胞快速减少,呕吐、脱发、浑身酸痛等情况。近年来,一种叫做主题引导的新型护理模式被各大医院所应用[2]。本文将研究主题引导式的护理活动模式在对因食管癌接受放疗的患者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是否有明显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21年12月到2023年12月因食管癌在我院接受放疗的患者20例,以抽取单、双数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引导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患者为10例。引导护理组男性7例,女性3例。普通护理组男性6例,女性4例;引导护理组年龄区间在48岁---62岁之间,均值(51.12+1.25)岁。普通护理组年龄区间在49岁---65岁之间,均值(53.75+1.93)岁;引导护理组患病时长区间在1年—3年之间,均值(1.58+0.64)年。普通护理组年龄区间在0.5年---4年之间,均值(1.86+0.71)年。

纳入标准:(1)患者与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符合食管癌病人诊断标准且能够进行放疗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1)携带其他慢性疾病者;(2)精神、认知方面存在障碍者;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长等基础资料可知(P>0.05),差异不大,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内容为掌握患者病情,对患者密切观察,缓解患者的不适情况,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等。

引导护理组采用主题引导式护理模式干预,即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基础上, 树立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基本目标,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应充分、耐心的与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足够的信任, 倾听患者倾述, 鼓励和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 尊重、关怀患者, 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患者更深入的倾诉。引导患者自我逐渐走出放疗的心理阴影,提高患者的生存希望, 不断强化患者积极的生活目标。护理人员每周对患者使用刻度化提问方式,了解患者自身的心理变化, 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情绪波动,并予以及时干预,保证将患者出现的负性情绪影响降到最低。

1.3观察指标

(1)判定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由患者家属进行打分,具体为:积极配合(100分-90分)、配合一般(90分-60分)、配合程度差(60分以下),统计积极配合、配合一般的患者的人数及所占百分比。

(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测评指数评分,每项满分100分,具体包括:自理能力、心理能力、社交能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分析

把本次数据经过SPSS2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选用标准方差,即(え±s)表明,执行t进行检测;计数资料选用(n ,%)表示,执行X2进行检测。当结果P<0.05,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

引导护理组患者的诊疗配合度高达90.00%,对比普通护理组的诊疗配合度70.00%,存在明显优势,(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n ,%)

组别(例数)

积极配合(n)

配合一般(n)

配合程度差(n)

配合度(%)

引导护理组

5

4

1

90.00

普通护理组

3

4

3

70.00

X2

8.700

P

0.009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测评指数评分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指数差别不明显,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引导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指数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

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测评指数评分(え±s)

观察指标

时间

引导护理组

普通护理组

t

P

自理能力

干预前

干预后

73.54±3.21

89.12±4.33

73.58±3.20

73.72±4.11

0.028

6.524

0.976

0.000

心理能力

干预前

干预后

74.38±3.51

88.81±3.52

74.36±2.36

73.21±4.60

0.031

6.310

0.976

0.000

社交能力

干预前

干预后

73.52±4.45

90.52±3.45

73.51±4.48

85.10±4.66

0.012

5.436

0.992

0.000

3讨论

世界每年食管癌新增病例近200万例,因食管癌导致死亡的病例每年将近50万例。主题引导式护理干预手段,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掌握相关护理知识,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和生存质量,是目前较为科学、人性化的临床护理模式。根据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引导护理组患者的诊疗配合度高达90.00%,对比普通护理组的诊疗配合度70.00%,存在明显优势(P<0.05)。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指数差别不明显,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引导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指数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由此可知,主题引导式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积极性, 促进患者消除对疾病以及放疗的恐惧心理,转移患者对放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注意力, 提高患者身、心的舒适程度, 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主题引导式的护理活动模式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诊疗配合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方面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莲. 主题引导式护理模式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自护能力、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20,19(2):51-53.

[2]卞小莉,夏平. 主题引导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效能感、自护能力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3,44(11):3273-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