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联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在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经颅磁刺激联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在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檀荣

丹阳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治疗中联合进行经颅磁刺激与奖励法语言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0月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62例,按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1例奖励法语言训练,研究组31例再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儿的Gesell评分(55.62±5.52)分,高于对照组,CARS评分(27.99±2.54)分、ABC评分(65.63±6.35)分,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治疗中联合进行经颅磁刺激与奖励法语言训练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促进患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值得推广。

关键词:孤独症;语言障碍;经颅磁刺激;奖励法语言训练;应用效果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种起源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状况。它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互动、沟通以及行为方式上的持续性和重复性模式上的障碍[1]。语言障碍、社交障碍、行为方式刻板、兴趣狭窄均为孤独症患儿主要特征。目前针对于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临床无特效药进行治疗,多采用言语功能训练、行为矫正、物理治疗方案等为主[2]。奖励法语言训练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言语功能训练方法之一,能一定程度改善患儿孤独症语言障碍程度,但是无法有效改善患儿神经病理性异变[3]。因此,临床考虑结合以经颅磁刺激治疗,以提高患儿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3年1-10月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62例,分析了经颅磁刺激与奖励法语言训练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具体有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3年1-10月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62例。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各31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6~10(8.12±1.07)岁。研究组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龄6~10(7.94±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奖励法语言训练,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对视、口腔构音、行为以及注意力等全方位的训练模式,首先对视训练中可采用患儿感兴趣的玩具等吸引其注意力,再逐渐的引导患儿进行追视,或采用姓名呼叫等方式进行对视训练;其次指导患儿发音,可从单个辅音开始逐渐的帮助患儿训练口腔构音功能;最后引导患儿进行简单动作的模仿,逐渐的引起患儿的兴趣。再完成上述功能训练动作后对患儿进行一定的奖励,以提高患儿训练的积极性,训练时间、难度均遵循由短至长、由简至难的原则,同时由开始的单一指导逐渐过渡至集体授课指导,再逐步的训练中提高患儿的语言、社交等功能。训练时间每次30分钟,每天训练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再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为患儿佩戴治疗帽,选择治疗区域为Broca,依据患儿脑电图结果选择适宜的治疗频率,治疗强度则以患儿运动诱发电位强度为宜,刺激时间1-1.5s、刺激间隔时间13s、治疗时长20分钟,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时间。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较治疗前,患儿语言功能提升阶段大于2个为显效;提升阶段1个为有效、无改善为无效。有效率以显效、有效计算。(2)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别采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进行评估,其中Gesell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患儿症状改善越佳;CARS评分0-60分、ABC评分0-158分,评分越高患儿病情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1

8(25.81)

15(48.39)

8(25.81)

23(74.19)

研究组

31

12(38.71)

17(54.84)

2(6.45)

29(93.55)

X2

-

-

-

-

4.2923

P值

-

-

-

-

0.0383

2.2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患儿Gesell、CARS与ABC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儿的Gesell评分(55.62±5.52)分,高于对照组,CARS评分(27.99±2.54)分、ABC评分(65.63±6.35)分,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Gesell评分

CARS评分

ABC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1

27.56±2.48

45.28±4.74

37.73±3.19

33.63±3.17

85.62±8.38

72.82±7.12

研究组

31

27.91±2.74

55.62±5.52

37.37±3.58

27.99±2.54

85.21±8.14

65.63±6.35

t

-

0.5273

7.9126

0.4180

7.7306

0.1954

4.1961

P值

-

0.5999

0.0000

0.6774

0.0000

0.8457

0.0001

    1. 讨论

    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都发挥了作用。有些研究指出,单卵双生儿患孤独症的几率比双卵双生儿要高。孤独症的发病率在男女之间存在差异,男性患病的比例约为女性的4倍。在全球,孤独症的发病率大约为每万人中4到10例。据调查,我国0-6岁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1-2‰[4]。孤独症患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自残、智能异常等症状,有研究指出约70%的孤独症患儿会出现智力落后的情况。

    语言障碍作为孤独症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目前只能通过长期的言语康复训练来改善患儿功能障碍。其中奖励法语言训练对患儿的发音、对视、行为等改善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孤独症患儿进行奖励法语言训练只能通过外在刺激以改善患儿的病理表现,无法有效针对患儿脑部神经异常病变进行改善,故疗效难以达预期[5]。而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技术,通过磁场作用于大脑,调节神经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其主要通过经颅磁刺激仪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穿过头皮和颅骨,作用于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6]。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频率,可以精确控制对大脑的刺激强度,从而达到调节患儿大脑神经活动的作用,重建颅内兴奋与抑制平衡,强化皮质层区域联系,缓解患儿的病情症状,改善其言语功能[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儿的Gesell评分(55.62±5.52)分,高于对照组,CARS评分(27.99±2.54)分、ABC评分(65.63±6.35)分,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在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治疗中联合进行经颅磁刺激与奖励法语言训练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促进患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鲍克秀,王敏,张才溢.经颅磁刺激联合家庭干预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疗效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3, 33(3):220-225.

    [2]窦云龙,张莹莹,雍曾花,蔡丹丹,朱恒娟,袁宝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8,33(5):487-489.

    [3]史红利.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3):47-47.

    [4]卢英,周旺洋,史燕.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地板时光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学症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8):3487-3489F0004.

    [5]鲁金金.早期介入丹佛康复训练模式联合经颅磁刺激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71-74.

    [6]窦云龙,张莹莹,雍曾花,蔡丹丹,朱恒娟,袁宝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8,33(5):487-489.

    [7]成慧焱.经颅磁刺激联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在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2):29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