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

查勇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 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程要以美育人,要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且突出课程综合。此视域下,原有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文章基于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对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同时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科技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希望为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引言

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同步推进下,音乐课堂亟须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更新学科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听音乐、听懂音乐、创作音乐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学理念,基于苏教版教材提出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三点建议,以期搭建多维学习平台,在音乐教学中贯彻“以美育人”的总方针,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艺术的熏陶。

1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方式的优化改革是新课标的要求,旨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音乐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突出“学生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成长实践,强化学生能力和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样一种教育目标下,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小学生的发展需求。音乐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发挥音乐的教育价值,具体的教学方式是关键,唯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也才能实现高质量教学。

2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师存在教学主观性强的问题

目前,仍有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惯性思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学音乐课程多元发展的可能性,最终限制了学生能力的生成与提升。比如,部分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并基于主观分析结果设计听、唱、演等教学活动,意图使学生在综合体验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理论,形成音乐技能。然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只体现了教师“教”的设计,教师并未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活动是否有趣、教学活动的难度是否过高等,音乐课程教学最终成为教师的“独角戏”。长此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果,学生也会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况,师生双方都得不到良好的教学体验,自然而然影响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2.2教师重视度不够

受升学制度的影响,社会各界和家长、教师都非常重视语文、数学等学科,而对音乐学科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在音乐方面没有天分,还是把文化课的内容学好,为将来的初中学习打下基础。在此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提高。

2.3教师倾向应用注入式教学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音乐教师将知识讲解作为教学工作重点,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呈现单向注入、持续灌输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备课期间提前将音乐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并将其以知识点的形式列在教学提纲上;在课程教学时,教师通过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呈现出来,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过程只关注音乐知识的注入,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学习情感、音乐技能等多种音乐素养的培养,“以美育人”的理念无法得到落实。

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策略

3.1加强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用

如果说情境创设是音乐教育的前提,那么有效的互动教学便是音乐课堂的高度体现,搭建以互动为基础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为音乐课堂赋能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牧童短笛》一课时,教师就采用了图片导入和谈话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首先,教师出示钓鱼竿、风筝、蝴蝶的图片,提示学生“这只蝴蝶要飞到哪里去?在下面的音乐中就有一段短促而有力的乐曲,让蝴蝶时不时地扇动它的翅膀,你可以用你的耳朵来捕捉它,请跟着我做一做”。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做出蝴蝶飞翔的动作,时而快速、时而缓慢,并请学生用手势、声音或者动作表示自己听到的旋律。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在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感知短笛乐器吹奏出的节奏变化,自然而然地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愉悦的情绪。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旋律是一个音乐记号的旋律,这是什么记号呢?”然后衔接上面的内容出示波音记号,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音乐符号。最后,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律动感知韵律,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节奏的特点。

3.2以动为导向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在小学阶段,单纯依靠安静地听音乐进行学习是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情境,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材料,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图谱、画旋律线、音乐游戏、乐器伴奏、舞蹈、情境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丰富对音乐的体验,以及提高对音乐元素的认识;运用讲故事、情境渲染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录像、图片等形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背景及文化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乐器伴奏,运用多种演唱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将唱、动、看、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还能将隐形的音乐感知活动表现出来,使无形的音乐更具体,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3突出教学生活化,增进学生学习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密切的素材,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快乐学习的体验。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嘀哩嘀哩》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就以“春”为主线,组织学生一同寻找、感悟和赞美春天,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情感,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寻找春天”的环节,引导学生对春天的一些标志性情景进行了思考,如小河水细细流淌、枝上小鸟欢快歌唱、河边垂柳冒出新芽等;接着,安排学生针对“小河流淌”“小鸟歌唱”等声音进行了表达,并以此为契机引入本课的内容;最后,带领学生一同学习“春天的声音”素材的音乐节奏,并引导学生尝试用同样的节奏来模仿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声音。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客观反思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不足,同时基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调整教学方向,整合教学资源,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优化做好准备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将“以美育人”“核心素养”“课程综合”铭记在心,综合新课标理念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实情进行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为实现小学音乐课程育人功能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葛申.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201.

[2]逄淑香.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2):49.

[3]陈菁.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与德育有机融合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