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比较

潘俊

邵东市人民医院  湖南  邵阳  422800

摘要:目的:探析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选取对象为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共计80例,按照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划分到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组均40例,分别给予阿比多尔抗病毒治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两组7d、14d转阴率无组间对比差异,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抗病毒治疗药物选取中,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均有较高应用价值,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关键词: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新冠肺炎;疗效

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属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最初于2019年底被发现,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症状多样,从轻度感冒症状到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并发症均有可能[1]。抗病毒治疗是新冠肺炎的关键治疗方案之一,主要是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从而降低病情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如何选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议,其中以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较为多见[2]。基于此,本文就上述两种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分析,并报道如下,希望可为临床相关治疗工作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选取对象为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共计80例,按照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分到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组均40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均经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呈现阳性;(2)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3)均采用本次试验研究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4)临床资料齐全,治疗时间不低于3天,全程无其他抗病毒药物应用。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疾病;(2)精神、意识障碍;(3)同期有进行其他试验研究者;(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性别

(男/女)

年龄均值

(岁)

体质指数均值

(kg/m2

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试验1组

40

22/18

55.16±10.92

22.13±1.05

10/21/7/2

试验2组

40

19/21

55.31±11.04

22.24±1.24

9/22/8/1

t/x2

-

0.450

0.061

0.428

0.476

P

-

0.502

0.951

0.670

0.924

1.2 方法

1.2.1 试验1组: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同时进行隔离、护理指导等,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氧疗、辅助呼吸、水电解质稳定处理等。此外,在抗病毒治疗中,所用药物为阿比多尔,每天服用3次,每次口服用药200mg。

1.2.2 试验2组: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同对照组一致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处理,但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选用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每隔12h用药1次,每次2片(每片中含洛匹那韦200mg、利托那韦50mg)。

均对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的效果进行查看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1.3.1 转阴率:对两组治疗7d及14d的转阴例数进行统计,以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为准,并完成组间对比分析。

1.3.2 不良反应:对两组治疗2周期间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例数进行统计,包括急性肾衰竭、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心肌损伤、血小板减少等,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总发生率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涉及数据的统计处理工具统一为SPSS 23.0,按照计量(符合正态分布)、计数类资料类型分别经(±s)、[n(%)]表示,以及分别采用t、x2值校对,最终获取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7d及14d转阴率对比

两组7d、14d转阴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7d及14d转阴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7d转阴

14d转阴

试验1组

40

18(45.00)

37(92.50)

试验2组

40

20(50.00)

39(97.50)

x2

-

0.201

1.053

P

-

0.654

0.3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急性肾衰竭

肝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

心肌损伤

血小板减少

总发生

试验1组

40

1(2.50)

1(2.50)

1(2.50)

1(2.50)

1(2.50)

5(12.50)

试验2组

40

3(7.50)

1(2.50)

0(0.00)

1(2.50)

1(2.50)

6(15.00)

x2

-

0.105

P

-

0.745

3 讨论

阿比多尔是临床用以治疗病毒性感染相关疾病的常用药物,在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期间,有研究将其作为可能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探讨,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应用后与病毒的衣壳蛋白相结合,改变其结构,使病毒不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这一机制对多种病毒显示出潜在的抗病毒活性,包括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并且阿比多尔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长期或广泛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都可能导致病毒产生抗药性,加之其效果通常取决于治疗开始的时机,如果在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使用可能效果更佳,晚期可能效果有限

[3]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合药物原本是用于治疗HIV感染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初期,由于缺乏针对SARS-CoV-2病毒的特效药物,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者试图使用现有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尝试,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便是其中之一,作为HIV-1蛋白酶抑制剂,该药物的应用可以阻止病毒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非成熟病毒颗粒的裂解,不让它们成熟并感染新的细胞,而利托那韦则是用来增强洛匹那韦的浓度的,通过抑制肝脏中的一种酶(CYP3A4),延长了洛匹那韦的半衰期,提高药效,目前其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受到广泛认证,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腹泻、恶心、胃痛等消化系统副作用,以及肝功能异常,以及该药物与其他药物有潜在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那些也是CYP3A4底物或抑制剂的药物[4]

本次试验对上述两种药物的新冠肺炎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两组7d、14d转阴率无组间对比差异,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抗病毒治疗药物选取中,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均有较高应用价值,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参考文献

[1]陈军,卢洪洲,凌云,等.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医药,2020,41(S1):55-56.

[2]陈万,陈春霞,吕立文,等.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阿比多尔及两者联合用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0):972-975+1010.

[3]王萍,饶红华,林世静,等.新冠肺炎相关抗病毒药物化学合成案例总结与分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08):1-10.

[4]袁亚婷,张孝斌,魏小杰,等.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22,24(0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