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成年居民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4

山东省肥城市成年居民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武晓峰

肥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泰安  271600

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肥城地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从山东省肥城市20132015年建立的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10034份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者SBPDBP、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及高盐饮食等变量信息;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之间的血压分布差异,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山东省肥城地区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理想血压人群的百分比逐渐降低,而高血压人群的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x2=450.93,P0.001SBPDBP均随BMI等级升高而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BMI等级人群的SBPF =182.1P0.001)及DBPF =506.6P0.001)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及女性高血压粗患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x2=0.63P=0.280.05各年龄段之间,高血压粗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x2=369.4P0.01),1864岁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随年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其中6064岁年龄段患病率升高幅度最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及高盐饮食是山东省肥城地区高血压人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山东省肥城地区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高血压高发区。血压等级及高血压等级均存在随年龄段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及高盐饮食是山东省肥城地区高血压人群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血压;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成年居民;肥城市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能够引起广泛的并发症,包括心室肥厚、心绞痛、心力衰竭、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动脉硬化、主动脉夹层、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视网膜动脉硬化等[1-2],致残、致死率高,严重消耗社会医疗资源。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本研究在肥城市成年居民进行了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对血压水平分布状态、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首先采用随机数表法从14个乡镇随机抽取6个乡镇/街道办作为居民健康电子档案抽样点。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身体测量的方法收集、整理、建立了《肥城市居民家庭健康档案》。随机抽取10034份成年居民健康档案作为研究对象,已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已知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他器质性心肺血管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基线发生过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患者者。样本量接近我市总人口的1%,约为已有完整居民健康档案总人数的2%。电子健康档案记录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生活习惯、就诊记录、既往病史、诊治历史、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SBP、DBP、BMI、吸烟和饮酒史等。居民健康电子录入过程中,血压的测定按照标准方法[3],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测量完成。调查过程中,质控人员根据调查流程对每个环节建立质控核查档案,进行书面或现场核查,对异常数据进行复查或剔除,以免数据错误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2 研究方法

1.2.1血压测量方法及血压分级标准

采用经校正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连续测量三次,间隔至少1min,三次测量的均值作为个体血压值。血压分级及高血压诊断标准参考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的《内科学(第8版)》判断[4]。“理想血压”为SBP<120mmHg、DBP<80mmHg;“正常血压”SBP120~130mmHg、DBP80~85mmHg)、“正常高值”为SBP130~139mmHg、DBP85~89mmHg。高血压即为SBP≥140mmHg和(或)DBP              ≥90mmHg。

1.2.2BMI的测定及肥胖判定标准

身高和体重采用经过校准的电子身高体重仪进行而定,身高读数精确值0.1cm,体重读数精确值0.1kg,并按照公式计算出BMI。肥胖判定参考《内科学(第8版)》判定:BMI≤18.0 kg/m2为瘦、18.01~24.9 kg/m2为正常、25.0~28.9 kg/m2为超重、≥29.0 kg/m2为肥胖。

1.2.3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17.0软件包进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不满足条件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高血压风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P<0.05视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入选人群的基本人口特征

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共抽取了10034份健康档案,其中男性4430人(44.15%)、女性5604人(55.85%)。按年龄段划分,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岁的人群分别为2463(25.44%)、1946(20.10%)、2294(23.69%)、1524(15.74%)、910(9.40%)、580(6.01%)。另有10人缺乏年龄信息(0.1%),具体年龄不详。入选人群中女性人数高于男性,40~44岁及50~54岁年龄段人群比重较大。入选人群的基本人口特征见表1。

1入选人群的基本人口特征

年龄

性别

合计

18~34岁

32

27

59

35~39岁

120

183

303

40~44岁

1102

1361

2463

45~49岁

856

1090

1946

50~54岁

1263

986

2249

55~59岁

610

914

1524

60~64岁

382

528

910

≥65岁

65

515

580

合计

4430

5604

10034

2.2不同性别、年龄分布的血压水平比较

所调查10034人中,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697,患病率为27.9%,不同性别人群的血压等级构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男性血压分布高于女性(x2=180.11,P<0.001)(表2)。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减,理想血压人群的百分比逐渐降低,而高血压人群的比例成逐渐升高趋势,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血压等级构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50.93,P<0.001)(表3)。

2 血压的性别分布情况(mmHg,n%

性别

n(%)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男性

4430

1799(40.6)

350(7.9)

979(22.1)

1302(29.4)

女性

5604

2915(52.0)

502(9.0)

792(14.1)

1395(24.9)

合计

10034

4714(48.7)

852(5.2)

1771(18.3)

2697(27.9)

3 血压年龄分布情况mmHg,n%

年龄(岁)

n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8~34岁

59

50(84.75)

7(11.86)

0

2(3.39)

35~39岁

303

231(76.24)

22(7.26)

6(1.98)

44(16.83)

40~44岁

2463

1534(62.30)

130(5.30)

305(12.40)

494(20.10)

45~49岁

1946

1024(52.60)

123(6.30)

315(16.20)

484(24.90)

50~54岁

2249

1040(46.20)

125(5.56)

455(20.23)

629(27.97)

55~59岁

1524

593(38.90)

81(5.31)

352(23.10)

489(33.60)

60~64岁

910

345(37.90)

39(4.30)

231(25.40)

295(32.40)

≥65岁

580

174(30.00)

19(3.30)

127(21.90)

260(44.80)

合计

10034

4714(48.7)

852(5.2)

1771(18.3)

2697(27.9)

2.3不同BMI分布血压水平的比较

按照BMI将人群分为瘦、正常、超重、肥胖四个等级,然后将入选人群的SBP和DBP按照BMI等级分别进行统计。结果显示,SBP及DBP均存在随BMI等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其中SBP升高趋势明显。不同BMI等级人群的SBP及DB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见表4.

4不同BMI分布血压水平的比较 (mmHg)

BMI等级

SBP

DBP

a

119.2±10.8

79.2±9.3

正常a

127.9±22.3

79.3±8.1

超重a

138.5±21.7

82.6±10.5

肥胖a

152.4±26.4

84.5±11.0

合计

129.4±23.0

81.7±9.2

F

182.1

506.6

P

<0.01

<0.01

aBMI≤18.0 kg/m2为瘦、18.01~24.9 kg/m2为正常、25.0~28.9 kg/m2为超重、≥29.0 kg/m2为肥胖。

2.4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自变量赋值见表5。其中年龄的赋值经哑变量分析后进行赋值。

5  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自变量赋值

变量

赋值

年龄

18~34岁=1;35~39岁=2;40~44岁=3;45~49岁=4;50~54岁=5;55~59岁=6;60~64岁=4;≥65岁=5。

性别

男=1;女=2。

BMI

BMI≤18.0 kg/m2=1为;BMI=18.01~24.9 kg/m2=2、BMI=25.0~28.9 kg/m2=3、BMI≥29.0 kg/m2=4。

吸烟史

不吸烟=1;已戒烟=2;尚在吸烟=3

饮酒史

不饮酒=1;已戒酒=2;偶尔饮酒=3;经常饮酒=4;嗜酒=5。

糖尿病史

无=1,有=2。

高盐饮食

嗜淡=1;中等=2;嗜咸=3。

以是否患高血压(否=0,是=1)为因变量,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盐饮食等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盐饮食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表6。

6 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B

S.E.

Wald

p

OR

OR95CI

性别

-0.168

0.293

0.328

0.567

0.846

-

年龄

0.054

0.017

9.997

0.002

1.055

0.928~3.053

BMI

0.077

0.030

6.519

0.011

1.080

0.874~4.193

吸烟史

0.181

0.086

4.439

0.035

1.199

0.791~6.130

饮酒史

0.797

0.358

4.960

0.026

2.218

1.822~3.926

糖尿病史

0.797

0.290

7.559

0.006

2.220

1.949~3.855

高盐饮食

0.428

0.144

8.849

0.003

1.534

1.027~5.684

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包括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盐饮食引入多变量法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盐饮食均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表7.

7 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B

S.E.

Wald

p

OR

OR95CI

年龄

0.059

0.015

14.885

0.001

0.943

0.915~0.971

BMI

0.756

0.213

12.550

0.009

2.130

1.402~3.263

吸烟史

0.876

0.246

12.684

0.014

2.401

1.483~3.899

饮酒史

0.654

0.249

6.905

0.006

2.218

1.181~3.131

糖尿病史

1.005

0.426

5.574

0.018

2.733

1.186~6.297

高盐饮食

1.043

0.446

5.477

0.019

1.052

0.915~4.036

3.讨论

高血压患病率高,且呈现年轻化和逐渐升高的趋势,不仅给居民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也由于其是多种致死、致残的急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2002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5]。本研究显示,山东省肥城地区18岁以上成年人群中,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这一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山东省肥城地区是高血压高发地区,可能存在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血压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是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国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压的变化与年龄呈正相关的关系。无论性别及职业,高血压人群所占比例均存在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10年前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群,10年后有25~30%转变为高血压[6]。关于血压等级分布的性别差异,目前研究尚少。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在不同年龄段中,血压等级分布存在性别差异,比如青年期年龄段中,男性人群高血压比例高于女性[7-10],焦淑芳等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 45岁人群中,男性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占比高于女性,45~55岁人群中二者无显著差异,>55岁人群中,女性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占比高于女性男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人群的血压等级构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180.11,P<0.001)。女性人群中理想血压人数占比超过50%,正常高值人数占比为14.1%%,与男性存在较大差异。男性及女性的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29.4%和24.9%,无显著差异(x2=0.63,P=0.28>0.05)。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血压等级构成也存在显著差异(x2=450.93, P<0.001),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高血压人群的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这一研究结果与近年来国内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相符。各年龄段之间,高血压粗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x2=369.4,P<0.01)。其中18~64岁之间趋势显著(P<0.01),60~64岁阶段患病率升高幅度最大。这可能与老年人群机生活方式积累以及运动减少等累积效应等有关。提示在本地区高血压防控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对60~64岁年龄段人群的血压检测和宣传教育。

对于BMI和高血压的关系,既往研究显示我国各年龄段人群的SBP和DBP均存在随BMI指数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其中以SBP趋势更为明显[11]。本研究结果亦表明,SBP及DBP均存在随BMI等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其中SBP升高趋势明显。因此,通过降低BMI,可能对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进一步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盐饮食均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而Zheng等的对中国东部地区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研结果也表明,上述因素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12]。因此,通过低盐饮食,戒烟酒、控制血糖及

BMI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群的高血压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1]Bromfield S, Muntner P.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leading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risk factor and the need for worldwide prevention programsBromfield S, Muntner P.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leading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risk factor and the need for worldwide prevention programs. CurrHypertens Rep,2013, 15(3):134-136.

[2]Mendis S. Challeng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low-resource settings [J]. Ethn Dis,2003, 13(13):S67-70.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701-743.

[4]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第8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7-834.

[5]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7.

[6]孙宁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的解读[J].高血压杂志,2005,13(6):378-379.

[7]王丽娜,曹丽,张敬一,等.河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125-129.

[8]朱永锋,张娟,邓军,等.县级城乡高血压病防治的流行病学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1):36-37.

[9]毛浩丹,吴建方,周义红,等.常州市农村地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5,9(5):406-408.

[10]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等.上海市农村社区人群高血压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67-1269.

[11]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中国人群体重指数及其与血压关系现况抽样调查研究[J]. 高血压杂志, 1995,3(51):31-35.

[12]Zheng Z,Ye LI,Cai Y.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among Peasants in East China & Its Results Validating[J].Int J of Com Sci Iss, 2013,10(2):4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