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启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3

岁月的启迪

熊振华

长期活跃在聚光灯下的人,大多没有思想的深度。陈腔滥调的循环往复,是他们的本色出演和看家本领。

有的人只要一出手,就能把一件简单的事,弄成一团乱麻,成为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不明就里的人,以为他们是下一盘什么大棋,却不料下的全都是臭棋。

一、灵魂的勾兑

心灵的密室隐藏着我们过去的全部。少年时代的点点滴滴,时不时会萦绕在心头。

年龄愈大,感觉光阴过得愈快,日子无声无息的远逝,就像水滴消失于湖面,再也找不回从前的自我。

世事无常,潮流不时变化;没有思想的定力,就只能随波逐流。因此,在投入任何潮流前,都必须保持清醒,避免鲜明的个性和创意,被卷入潮流的底部。

要有所坚守,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我们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不能只用交换价值来衡量,而应有更加开阔久远的参照系。

远离了童年,我们的年龄一步步往上窜;经历了疼痛,感知到意识的存在;岁月的流逝,才知道时间的紧迫。

时间转瞬即逝,应想方设法把瞬间烙上永恒的印记。

回忆是忧伤的,日子是散乱的,没有一条清晰的精神脉络,就无法将其环环相扣地连缀。

情思的萌动,让奇妙的顿悟跃出脑海,从而扎进艺术的怀抱。

思想愈深刻,精神愈痛苦。每个人都自成体系,都有各自的自我。

因此,每个人都是从自身出发估量一切,正是这千差万别色彩斑斓的汇聚,使本无意义的人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意义和版本。

独处,避免了许多虚伪和难堪的场面,同时也能节省大把的时间。

一个人既使再高雅,也不能脱离烟火的存在。当我们沉浸于精神创造的愉悦时,饥肠辘辘却让我们露出了吃相难看的一面。

精神的愉悦离不开心灵的体验。离开了躯体的灵魂,是无法验证和感知的魂灵,不复有任何生命的激情和欢乐。

不要把自我与角色混同。从来没有永不卸妆的大牌演员;只有赖在权力中心不肯谢幕的帝王和政客。

喜欢沉思不愿扎堆的人,不会觉得寂寞,因为他们沉醉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将独处视为一种高端享受。

一个人一旦远离无法预知结果的精神追求,那么,即使腰缠万贯或权柄在握,也很难得到别人发自肺腑的尊重。

人终究是需要价值分享的。一个无人分享的思想成果,受损的将是全社会;一个独自咀嚼的痛苦,则是痛彻心扉渗入骨髓的。

人生中,终究还是有些严肃话题的。真正的信仰,是出自内心的一种毋庸置疑的确信,而不是装出来的一副虔诚的模样。

精神是闪光的,万有皆逝,唯有精神光照人间。

二、才华与施展

不要菲薄自己,你的潜能是独一无二的。

社会上有太多的人,只知摹仿别人做事,很少有人认清自己的潜能和创新能力,然后锁定目标,全力以赴。

应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思维素质的竞争,就是专业和特长的比较。

只有找到自己最擅长的职业,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如果非常勉强地做不擅长或毫无兴趣的事,就会忧心忡忡事倍功半,也就无法成就一番事业。

谁都希望自己有一番作为,但遗憾的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极为稀少。

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创新发明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不论从事哪一种行业,都是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一个人的杰出成就,主要来自他对事业的专注与投入,并无怨无悔地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如此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人生是一个多项选择的过程,在各种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强项,是非常必要的。

培养一技之长,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积累自己的资源,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不必羡慕别人,牢牢抓住自己的特长和专业,这样才不会舍本逐末。一旦做了选择之后,就不要摇摆不定,而是持之以恒地坚守。

要注重新颖性、独创性、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在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不要怕苦,不能等靠要,必须日积月累地持续进击。境遇是自己开创的,只有不断朝着生命的远方前行。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独处的空间越来越逼仄,思索的时间越来越压缩。但无论怎样,人这一生,不要弄丢两样东西:第一是诚信,第二是拼搏。

生活是庸常的,但我们可以追求卓越。因为人人都拥有一颗独立的大脑,加以科学地运用,就可以聚合成惊人的头脑风暴。

天地大舞台,人生小天地。辉煌的大一统的梦,毕竟会被一个个平凡的日子所填充。

灵魂和肉体常常处于二元对立中,从精神的神游中被拉回到现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毕竟是站在大地上。

三、谨防好事搞砸

愚蠢的人,总是别出心裁的把好事搞砸。

我们头脑中有很多顽固的观念,对思维具有强大的掣肘作用,从而弱化了思维和行动力,使我们的思维视野越来越狭窄,语言越来越干瘪,行动越来越迟缓。

一个社会,如果让一个智商和决策能力不在线的人,控制了太多的各类资源,想想该是一种多么恐怖的情景。

如此,国民财富就会出现巨大的流失和浪费现象,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乃至灾难性的后果。

用违背常识的瞎折腾,来凸显一个人的大手笔,这无异于豪赌,注定会给社会带来无法承受的巨大灾难。

人们常常带着面罩生活,人格经常被扭曲,奴性自觉不自觉地浮现出来,彻底远离了原生态的自我。

破坏法治和规则,就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一旦心术不正的政客成功上位,就会由此环环相扣不断衍生出一批德能低下的庸人和废人;匪夷所思、令人三观尽毁的现象,就会不断循环出现,带来了无法逆转的后果。

长期在聚光灯下的人,大多没有什么思想的深度,千万不要相信他们的自吹自擂。

公正平等,就是没有任何强权、可以阻止他人享有机会均等,和剥夺他人的权益。

事是干出来的,不是大喊大叫出来的;成果是心血浇灌出来的,不是包装出来的;人才是成长起来的,不是讨论出来的。

在一个既定的思维模式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了盲从和跟随。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目睹了只能在哈哈镜中才能出现的呆傻模样,许多人活得像惊弓之鸟,每天诚惶诚恐生怕说错一句话,否则就会受到围攻、羞辱和牢狱之灾。

那个年代,除了始作俑者外,没有人真正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而是心悦诚服地做傻子、砖头和螺丝钉。

四、远离口号侠 

真正的自信,植根于灵魂的深处,而不是逢人就说。

语言过于高亢,就会变得生涩僵硬,就会失去真实性和灵动性。

网络再神奇,也无非是一种工具,它不会代替人脑思维。现如今每天一大早,无数的废话和炫目的图片从微信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几乎晃瞎了我们的双眼,阻断了许多人的思维脉络。

漂亮的口号遮蔽了一张张善变的脸。热衷于呼喊口号的人,大多是思想肤浅的人。言语的华美,掩盖不住思想的贫乏;话语狂欢节,换不来一句真知灼见。

在弘扬嘴功、大话满天飞、带着面具生活的地方,很难见到带体温的真知灼见。

爱国不是口号,也不是道具,因此不要成为廉价的口号侠和跟贴狂魔。缺失了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什么事都是干不好的。

口号一旦沦为虚妄的招牌,无异于用外在的喧嚣,来麻醉人们的内心。

真理不是自我标榜,也不是口号的分贝,更不是权力的一言九鼎。那一类有悖常识、逻辑和人性的口号,充满了精神病毒。

口号喊得最响的人,其行动往往与口号相悖,历经过某些运动的人,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某些口号似乎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经年累月往复循环,也不管人家信不信,有没有效果,总是在某些固定的时点上,一顿舆论的狂轰滥炸。

成天咋咋哇哇的人,思想是上不了任何台面的。

绝大多数国人活在精神信仰的荒原上,像无头苍蝇一般,跟着别人瞎起哄。在生活的磕磕绊绊中,能够静下心来沉思的人愈来愈少了。

心理阴暗的人,看谁都不顺眼。他们自己干不出一件像样的事,却对埋头干事的人大肆诋毁。

在特定的年代,权力代表思想,官样文章等同理论,偶像崇拜就是导向,于是键盘侠就应运而生了。他们的欲求和行为总是围绕这些不停地旋转。

听从内心的呼唤,走自己应该走的路--生命是如此短暂,应远离那些无聊的人和事。

多点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嘴上功夫练得再炉火纯青,也造就不了真正的创新人才。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储藏着巨大的潜能,不断地发掘出来,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所有成就的获得,其主要原因并非是短平快,而是在于目标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安逸是导致平庸的罪魁祸首。某些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推杯换盏和娱乐至死。

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

一切似乎都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却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恰如特殊年代大众的命运在权贵们的掌控之中一般。

不要让低级理智占优势,干预生活。乌托邦里才有的事,不能拿到現实中来。

大多数人都安于现状,殊不知正如温水煮青蛙,就会慢慢失去生气。

具有内核的事物早已定型,有的已成为一种模式乃至道具,你是无法轻易改变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所改变的只不过是不同场景和布局的变换而已。

  失败的教育,培养出了有文凭的白痴,有知识的莽汉。现实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人太少了,而一类嘴上出政绩出成果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然而,事业毕竟是干出来的,是持之以恒积累出来的,不是靠轰动效应制造出来的。

生活,不能在梦中停留。现实永远是现实,完美永远是梦想,人永远没办法逃离生活。

普通人必须辛苦打拼,才能改变自己。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信心,把自己炼成金子,至于人家说你是什么,那是人家的事,你无需关注和在意。

一切非亲历的感悟都是肤浅的。只有经历过刻骨铭心地体验,才有可能接近人生真谛,从而升华为真理。

对于一类弱者而言,受到的歧视越大、其内心的反弹就越大,往往会化为一股强大的驱动力。

人生常常与挫折和成败如影随形,那是跃起的前奏,因此不要泄气,而应持续发力,不断进取,直至取得成功。

理想和现实不一致,这是注定的命运。一切高调和与实际脱位的宣扬,应该逐步退场,让人们回归最真实的人生。

要在生活的土壤中扎根,在人生的大海上前行,而不是依附在他人身上。

人生太短,不要将生命消耗在无所事事中,更不要成为精神的软体动物。

解读心灵的秘密,了解自己,就会在不经意间触动心海下蛰伏的礁石,就极有可能产生卓越创意,从而把一个良好的愿望变成美丽的结晶。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事,其实完全是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个性化色彩,并不是什么通用标准。

最有质量的人生,就是成为一个创造奇迹的人。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在困苦中磨练出了强大的创造力。

五、螺丝钉无意志

螺丝钉没有思想也没有意志,拧一下动一下,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主动性?

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处事方式,彰显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格局。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无论怎样降格以求,也不能用砖头和螺丝钉类比。甘当砖头和螺丝钉,看似是一种自甘平凡的美德,其实是以此为由,不思进取、逃避开拓创新。长此以往,就是一种精神麻醉,就会矮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一个人不应该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而是要富有想象和创新意识。如果每个人都认可自己是砖头和螺丝钉,就会成为全社会的集体无意识。这对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文明进程,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只有激励每个人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释放和挖掘大众的潜能,才是一种文明的倡导,也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也才会与这梦那梦相匹配。

几千年的专制统治,将愚蠢的文化基因深植其中,比的是谁比谁更有蛮劲,谁比老黄牛更能吃苦,谁更愿意当螺丝钉和砖头……。

这种比傻文化,培植的是奴才和奴性。于是吹牛拍马、歌功颂德、跟风起舞、自甘为奴,便应运而生长盛不衰。愚昧的程度节节攀升。

在一个伪信仰时期,无休止的假想敌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没完没了的相互揭发批判,使独立人格丧失、自由思想泯灭,这是一种多么大的痛苦。这是生命价值和创新能力的白白流失。

那个年代,到处都是呆滞茫然的目光。大多数人活着,就是尚存某种希冀;或是为了心中的一份坚守。

    螺丝钉是没有意志的,也是不需要理由的--只是,那类精神教父和政客们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充当螺丝钉呢?况且这也能规避东窗事发后下地狱蹲牢房的风险啊,何乐而不为?!

一个人从生到死,要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在人际交往应酬上,实际上是个人乃至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要杜绝歌功颂德之风,对批评应持宽容的态度,使人有为正义发声的渠道。通过民众情绪的宣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能极大限度地改善政府的工作,促使社会治理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真正的思想,是专制独裁的克星。统治阶层需要的是愚民和奴才,必须规规矩矩,不能有个人的任何想法,不能拥有思想。

互联网时代,实质上限制了独裁者的为所欲为,为以民为本奠定了基础。

应该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思想表达有一个合理的区间。只有经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才能澄清各类似是而非的问题,从而做出科学和合乎理性的解释,而不是基于某种威权的指令,硬性出台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对一类两难话题的破题,并对某些悖论现象进行有效的剖析,从而做出令人信服的解读。

(作者系学者、作家、会计师。已出版专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