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言语行为问题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言语行为问题浅析

许传春

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幼儿园 211800 

摘要:语言是人表达自我情感,描述自身内心世界,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重要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学习靠模仿,因此幼儿教师的言语规范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教师不规范的言语行为以及对幼儿造成的影响具体包含两方面,一是口头化、非主流化言语对幼儿言语的影响二是极端化言语对幼儿言语的影响其次,提出了幼儿语言教育教师言语行为改进对策,即确保教师理念科学性,加强教师用语规范性强教师言语趣味性旨在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言语行为规范性和标准性,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教育言语行为

前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事情。”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家庭教育外,幼儿最多接触的就是幼儿教师,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儿童喜欢模仿老师说话,甚至模仿老师的行为,幼儿教师的言语行为对儿童重大影响,因此,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以及选取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选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外,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确保给予幼儿正向的影响,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一、幼儿教师不规范的言语行为以及对幼儿造成的影响

1.口头化、非主流化言语对幼儿言语的影响

由于幼儿教师面对的教学群体的特殊性,就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具有亲和力。许多幼儿教师过于追求与孩子的愉快相处,与幼儿的对话过程就非常类似于母亲和孩子的对话,这其实是不必要的,或者说应该把握好度。幼儿教师过于追求在孩子心目中的亲和力,这就很容易造成在教学上的言语行为偏向于口语化,比如每句话都习惯于加上一个语气词,这种言语行为是教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出的,是一种语言习惯。但语气词的添加与否,其实并不会影响内容的表达,反而还会增加学生的听力负荷,消耗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语言表达不够简洁。如果教师长久地保留这一习惯,学生也会出现过于口语化的言语习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运用更加广泛,网络用语、网络词汇、网络段子广为流传。接触越多就越容易被这些非主流化的语言所影响。这些新鲜的网络语言对主流语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幼儿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言语上的创新,往往容易另辟蹊径,将网络语言运用于教育教学当中。然而网络用语其实有褒有贬,在运用之前需要慎重思考,有筛选地进行使用,但通常幼儿教师并没有这样的意识,直接拿来用于教学中,这是极其不规范的言语行为,会给幼儿造成不良影响。有些网络用语非常社会化,而且较为低俗,这不利于儿童价值观的形成,也容易模糊概念,让幼儿以为网络语言其实就是主流语言,学生辨识能力还不够完善,很容易混淆。

2.极端化言语对幼儿言语的影响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幼儿教师以主导者的地位自居,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往往习惯于以学生的资质为依据而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根据学生的表现常常先入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可塑性。对于乖巧懂事的孩子教师更有耐心,注意力也放得更多,包容度也更高,但对于行为习惯不好,反应较迟钝,不服管教又好动的孩子幼儿教师就会表现得烦躁,心理上对这类孩子缺少耐心,更容易用激烈的言语来管教孩子。比如:说话时音量加大,厉声呵斥,以威吓为主,运用负强化的方式较多。比如威胁学生不能吃饭,告诉家长,当作反面教材教育其他学生等。幼儿经常听到此类恐吓性的言语,紧张、抑郁的气氛常伴左右,部分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有的则会沉默寡言。但不管哪一种,都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幼儿对学习丧失兴趣,少部分学生还可能衍生出暴力倾向,用老师对待自己的方法去对待同学或者比自己更小的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品行。

比如,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一言堂”的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师开展,教师多半是在讲台上完成教学任务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教方式,客观上限制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并且教师往往会有许多强制性的语言,习惯把“必须、一定、非……不可、要不然”这些词汇挂在嘴边,这个时期的儿童本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此时此刻他们会慢慢受到限制,心情郁闷,对环境无法适应,逐渐形成胆小怕事,唯命是从、不敢说出自身想法,自卑且不自信的不良性格。例如教师往往是以理性的方式来看待问题,而幼儿则是靠感性支撑,如果幼儿教师总是以成人的姿态来要求学生、教育学生,这会从某些方面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很好地处理与学生的冲突时,很多老师往往会恼羞成怒,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而说出一些具有贬低且有讽刺意味的话语。这其实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全盘否定也是一种人身攻击,时间长了,幼儿会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就是向老师说的那么的不堪,这很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有些教师遇到突发事件时会不由自主地说一些激进的话甚至是脏话,虽然这是在无意识下说出的,并且也不是针对学生说的,但是在幼儿看来,就会觉得羞耻屈辱,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怀疑,不知道老师是否值得受到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二、幼儿语言教育教师言语行为改进对策

1.确保教师理念科学性

儿园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相关幼儿教育理念和幼儿心理发展相关课程,保证教师始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参与到幼儿园言语学习的课程开发当中。不仅可以让教师不断保持创新性,还可以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调整。其次,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授课过程中避免情绪化,照顾幼儿独特心理发展特点,不断提高自身言语行为的专业化特征。本着对每个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己任,将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对幼儿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耐心,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注重教学中和幼儿的互动和向双主体教学模式转变。

2.加强教师用语规范性

模仿是儿童身体和精神发达的典型特征,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或是课间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儿童的行为,并体现到儿童的学习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儿童教师的定位特点,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用语。而对于规范教师的教学用语不仅反映在正确的单词发音上,也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应该既简单又正确,有指导性、方向性,也应该反映在对儿童成果的鼓励和表扬上。另外,教师的职业本质上对学生起到的是典范作用,必须为儿童的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在教学用语上要明确,用简单明确的词来表达其意义,帮助儿童正确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增强教师言语趣味性

教师言语的趣味性是关乎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不同的言语表达对孩子们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与普通乏味的言语表达相比,有趣的言语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如果用热情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根据情况添加一些夸张,模拟化的语言,能使孩子们更感兴趣,教学活动更加轻松愉快。但在一些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的言语往往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因此,拟人化、幽默的言语行为更能引起儿童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引导者,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模型、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最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教育水平,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幼儿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语言行为应有严格的要求,应当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和儿童的特殊定位,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教学,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不断进行学习,进行自我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芳芳.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路宁.试论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的言语行为[J].才智,2016(22):159.

[3]贾梦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言语行为问题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48-149.

[4]蒋晓莉.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言语行为研究[J].汉字文化,2018(0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