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患者实行藏医治疗的应用效果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萎缩性胃炎患者实行藏医治疗的应用效果评估

拉毛周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卫生院850000

摘要】目的:分析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藏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予以藏医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藏医应用于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藏医治疗;症状评分;治疗效果

萎缩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中比较常见的病症,随着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发生相应的变化,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用药方案为西药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用药后患者普遍认为效果并不显著,且后续仍然有复发风险,且由于病程时间比较长,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也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藏医是一种常见治疗方案,也是我国特色治疗方式,藏医的医学内容比较丰富,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不仅仅对藏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对于我国医学发展也有一定意义[1]。藏医认为萎缩性胃炎发病后主要症状在于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是一种反复性发作疾病,在治疗上有独特方法。本文主要分析藏医应用于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经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男女分别为13例与24例,年龄23岁到62岁,平均年龄(44.46±3.04)岁;病程1年到20年,平均病程(10.87±1.85)年。参照组男女分别为15例与25例,总共40例,年龄22岁到63岁,平均年龄(44.02±3.42)岁;病程1年到19年,平均病程(10.28±1.49)年。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为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能接受我院开具的相应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用药不耐受或不接受者;不能配合后续随访以及遵医嘱用药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病症,如胃癌等;存在精神、认知等方面损失者。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予以西医治疗,如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053;规格:10mg*7s)进行口服用药,每天用药1次,于晚间用药,每次用药剂量为20mg;如患者合并有嗳气、腹胀等症状,可予以潘立酮(生产厂家:海南亚洲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163;规格:10mg)进行口服用药,每次用药剂量为10mg,每日3次,患者需要接受3个月治疗后观察效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藏医治疗,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辩证,针对培隆型普如病(寒性),则需要根据患者情况予以佐志达协丸剂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丸,于晨起空腹服用;早饭30min后可予以安置精华散联合咗太合剂1g进行口服治疗;午饭30min后予以十五味黑药散1g进行口服用药;晚饭后30min则予以八味沉香散1g进行口服治疗。针对赤巴型普如病(热性),予以仁青常觉丸剂治疗,于晨起空腹口服1丸;早饭后30min予以十五味黑药散1g口服治疗;午饭后30min予以十味黑冰片1g口服治疗;晚饭后30min予以大月晶丸1g口服治疗,患者均需要接受3个月治疗。

1.3研究指标

比较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治疗效果。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腹胀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上腹部疼痛

实验组

40

0.35±0.15

0.23±0.11

0.72±0.34

0.73±0.31

参照组

40

0.61±0.28

0.45±0.19

1.35±0.52

1.25±0.44

t

5.1768

6.3377

6.4132

6.110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效果

实验组

40

21(52.50)

18(45.00)

1(2.50)

39(97.50)

参照组

40

17(42.50)

15(37.50)

8(20.00)

32(80.00)

6.1346

P

0.0133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时间比较长,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上升,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发病率有所上升,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实施藏医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常规西药治疗虽然能给患者带来一定效果,但是只能暂时控制症状,后续还可能会复发,因此控制复发率方面并不理想[2]。藏医在治疗中则是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证型进行辨证治疗,认为疾病发生与外感风寒有关,针对寒证与热证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培隆型以调和滋养、扶正固本为主;赤巴型则主要以化痰通络、清热化浊为主,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症状改善作用也比较明显[3]。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症状评分比参照组低,治疗效果比参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实施藏医治疗能根据患者情况予以辨证施治,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长期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复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玛,白张,米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藏医病因分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5):59-60.

[2] 才项仁增. 藏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7):12-13.

[3] 才让东智.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藏医辩证疗法的效果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3,29(14):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