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合同及工程造价管理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建筑施工合同及工程造价管理融合策略

刘方舟  2崔明杰

身份证号码:211004199410020335

身份证号码:211002199201140119   

  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同时社会的法制化也在高速发展阶段,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出台以补充和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的订立是建筑工程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通过有效的合同订立,使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对其自身行为进行法律约束和法律保障。因此,在确定合同管理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最大限度进行合理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策略

引言

建筑工程的大部分项目都十分烦琐、复杂,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有所疏忽,就可能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产生巨大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管理更是其必不可免的部分,容易被忽视的风险有投资风险、财务支付风险、资金运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虽然不可能完全规避以上风险,但是只要在做好相关的预防举措的同时,依靠完整、具体的建筑工程造价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就能够尽量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想要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就必须对建筑工程造价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深入了解。
              1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的现状
        1.1投资追加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仍然没做好工程建设前期造价控制工作,也没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实际上,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企业必须改变过去的错误思维才能取得新的发展。但是由于意识水平不高、前期控制不到位等,在施工中企业往往需要多次追加投资,这显然不符合建筑企业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目标。
        1.2合同条款欠缺
        合同条款不严谨,不科学,没有把合同内容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清楚地表达明确,没有去预想到双方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这样导致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矛盾产生激烈争执,最终给建设单位施工带来不利影响。工程结算价款合同中应该对工程结算价款调整的内容包括范围、步骤、程序、计算依据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1.3缺少书面合同订立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国家越来越倡导采用以书面合同订立的方式来明确合同管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当前我国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同时也规定,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订立,但是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订立之时,往往仍然有大部分人员采用口头约定的合同方式,而没有书面的合同签订。此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口头约定双方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双方在施工过程中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口头约定的合同订立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在法律界面上得不到相关的有效支持,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双方的权利、义务找不到任何的书面形式支持,为后期的合同管理留下不安全因素。
        2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策略
        2.1准确辨识造价合同管理的风险因素
        首先,合同签订前的风险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量、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等都必须根据合同约定条款来进行,建筑企业务必对这些方面实施全程监控。合同内容应与实际工程造价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并在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制订。建筑工程造价合同需要明确规定工程项目实施范围、增值税税率、计费方式、工程款结算以及工程总量等。同时工程造价合同还要将施工质量、期限、材料费用以及事故索赔等内容都一一列举出来,以确保造价合同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各个环节提供相应合同依据,以便在实际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进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合同签订后的风险因素。建筑工程造价合同不仅包括正式施工前签订的工程造价合同,补充合同文件签订后,就与正式合同一样都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2.2完善合同管理中风险防控的监督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订立、履行、终止的整个过程中,实行并补充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对整体过程实行有效的动态监控,也是防范法律风险举措的重要环节和准确步骤。通过合同管理实行有效的动态监控,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首先在合同订立之前,严格审查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资信评级、合同履行能力、代理人权限以及相关企业的经营范围、资金状况;其次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根据合同管理相关内容的约定,实行全面的实际监控,避免合同履行中出现漏洞,导致双方的合法利益不能有效保证;最后在合同的终止阶段,按照合同管理的相关保管、保密以及协助等事宜,对合同管理双方当事人进行有效监督。
        2.3科学论证合同条款
        承包方与发包方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对施工项目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尽可能的分析出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若双方认为承担的风险比较多,对自身利益十分不利,有权利不予签订。此外,承包方还要审核合同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具备法律效应,并且要及时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以及权利。除了这些之外,第三方平台的评审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请具备专业资质的企业对合同进行评价,若出现问题,双方可进行协商,从而确保合同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订的。举例子来说,作为承包方,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重点关注工程签证的范围、人员、程序,而发生纠纷的具体解决方法也是重点问题。一般来说,发放签证和索赔的依据就是设定工程索赔的内容,期限以及方法。对于那些经常出现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工程内容不明确的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实力施工范围同合同内容不同,有可能因为一系列客观因素,比如说地质条件,政策变化等原因出现变化,所以说合同中在列举工程范围时,要用列举法进行表述。若施工范围出现了变化,则需要额外签订补充协议。第二,分包以及转包的问题。承包方在讲工程进行分包是,要做到严格管理,全方面的监控被分包人的施工动态,并督促其按时完成任务。


        2.4建立科学的工程合同信用评价体系
        从目前我国已发生的合同风险分析,多数风险是由于缺乏信誉度而产生的。因此,实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规避,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合同双方的信誉度,并能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签订合同前要做好合同的审查工作,保证合同签订后能够按照条款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为使合同的履行更加顺利,合作双方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对合作方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根据对方的经济情况、运营情况、组织结构等相关信息,做出准确的评估,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合同管理、合同执行以及合同完成工作的管理参考依据。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逐渐迈向成熟期,这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建筑行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迎来了新一轮进步契机。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牢牢把握住时代机遇,做好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工作,从而提升双方合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要通过风险控制及合同管理措施解决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根本上为企业施工经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陈晶.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J].现代国企研究,2019(1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