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与思考

李乐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641000

摘要:提升学生体能水平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如何做好体能训练教学工作也是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因此,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初中生而言,良好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精神与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但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初中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依旧不高,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与创新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活动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改对初中体育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丰富体育活动形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体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有效锻炼。

1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关键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体育教学在有限时间内充分发挥其积极效用。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有利于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学生对不良环境及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能够使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体育课时不足,课程质量不高

双减政策要求每周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安排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挤占或者取消体育课时,或者将体育课作为自习课或者补课时间。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评价,采用传统的训练式或者考试式的教学方法,导致体育课程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

2.2体能培养教学规划不清晰

清晰的教学规划是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目前,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能够制定清晰的体育教学规划,但是在规划中并未充分体现体能培养教学方面的因素。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执行教学规划时只能完成初中体育教科书所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并没有为学生组织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体能培养教学活动,间接影响了学生体能的发展。除此之外,少数教师缺乏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也并没有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造成了教学环节的衔接问题,导致教学顺序失当,降低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限制了学生体能发展。

3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与思考

3.1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手段引起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厌烦情绪,甚至导致其出现了抵触心理。且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占据中心地位,负责讲解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动作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学生的体育自由活动和自主尝试受到限制,长此以往,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会越来越差。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丰富性,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各种体育技能并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3.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强健的身体,因此在进行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教授体育锻炼的意义,潜移默化的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活动。同时,教师应提升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指导学习体育知识,使锻炼过程更顺利有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讲解体育知识的同时加入体育名人故事,发挥榜样的力量。

3.3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实践素养

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要付诸实践。仅为学生传授运动理论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力量,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速度、耐力、爆发力。为此,加强实践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特征应用竞赛教学法。通过组织体育竞技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实践当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组织竞赛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明确竞技活动的主题。教师需要挖掘体育课程中可用于竞赛活动的教学元素,同时提炼课程中体能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体能培养需求设计竞技运动,如仰卧起坐比赛、长距离冲刺竞赛等,在具体竞技活动中锻炼学生的体能。第二,要注意竞赛氛围的营造。调动起初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是保证竞赛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在体育竞赛活动前说明前三名的丰厚奖励,并明确最后一名的惩罚,通过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竞技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4为确保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是提高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体育安全教育。在体育器械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由于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应该将安全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真正逐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3.5不断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在发生着变化,体育课程也调整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强健学生体魄,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原来以知识、技能和反复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把“教会、勤练、常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运动魅力的同时,领悟体育的意义与价值。这也需要初中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地了解新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需求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把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训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动”得更积极、更主动。

3.6创新丰富教育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不断创新、丰富教育教学模式,在原有教学模式中适当加入游戏等环节,为学生营造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氛围,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增强学生体育学习效果。

结语

总之,课堂是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场所。体育教师要重视从学科教学的特点与初中生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力争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边雨.新课改视域下中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研究 [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

[2] 常仁杰.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与思考 [J].当代体育科技,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