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高凡

身份证号码:340504199211150618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技术实施的效果对房屋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规范应用,本文从技术概述入手,阐述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系统分析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要点,最后总结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旨在规范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实施,加强技术控制,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混凝土是建筑主体结构、基础结构及其他部分施工中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因此确定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实施效果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来看,在浇筑、温度控制等环节仍无法避免不规范的操作,使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短时间内出现隐患。基于此,如何规范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混凝土浇筑概述

混凝土是指用胶结材料将骨料粘合成整体工程合格材料的总称。将水泥、砂、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再经搅拌、输送、浇注、压实、养护、硬化等多道工序混合而成。混凝土材料具有强度高、原料丰富、价格低廉、耐水性强、可塑性强等特点,并可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调整原材料的种类和配比,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配合比会由使用企业经过多次试验后确定,并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标准化。

2建筑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之一。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不同类型和标号的水泥,尽量选择散装水泥。粗集料通常采用粒度为5 ~ 30mm的碎石。细骨料选用优质河砂、外加剂及矿粉、粉煤灰等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

2.2注意混凝土抗裂设计计算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第二项技术是重视混凝土抗裂性的设计与计算。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温度、自然条件、地质条件等原因,建筑结构容易出现结构裂缝。实施单位必须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结构设计和抗裂试验,以避免结构裂缝对经济效益和施工企业形象产生不利影响。施工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在设计阶段,有必要检查建筑结构的抗裂设计,掌握混凝土配合比,化学试剂的添加量,施工时间的长短,施工现场的季节性温度和复杂环境可能影响制备试验的准确性。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天气条件,合理控制温度因素,结合施工进度和完工时间,提高准备试验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3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之三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采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配合混凝土输送泵车来进行浇筑,有效规避离析现象发生。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分层连续浇筑过程建立浇筑施工技术体系,做好一次性浇筑施工。同时,需要及时处理漏浆浇筑问题,对预埋件、模板及支架预留孔等位置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疏漏问题。在施工中,还需要清理干净缝隙(例如清理杂石)。新增梁板混凝土采用人工浇筑的方法。测量工抄出楼层标高建筑1.0m控制线,并用红三角标记在钢柱上,浇筑人员用小白线在柱上牵出标高线。采用直径较小的30mm的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时插入点均匀梅花形布置。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浇筑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水平移动布料,且垂直于模板。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及平板振捣器振捣,方法为浇筑时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边浇筑边振捣,借助标高线用卷尺随时检查混凝土厚度及表面标高,并用激光抄平仪复核控制。振捣时振捣棒移动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和不得遗漏,第一次振捣后隔20~30min用平板振捣器进行二次复振,平板振捣器移动方向应垂直于浇筑方向且压边至少100mm以上。振捣完毕后借助标高线用铝合金长刮杠找平,然后用木抹子细致找平、搓压2~3遍,最后一遍木抹子找平宜在灌浆料吸水时完成。必要时,还应先用铁滚筒压2遍以上,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2.4混凝土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四是混凝土防水施工技术。为了克服地下工程的渗漏问题,有必要采用混凝土防水施工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克服现有病害,提高地下工程的整体质量。主要从地下工程施工混凝土防水施工技术和地下工程渗漏处理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对建筑施工体系中地下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内容进行了分析,其核心是混凝土防水施工技术体系,其技术应用点包括模板施工、钢筋施工和混凝土施工。在模板施工中,要对模板进行加固,保证有效配筋尺寸,优化位置,满足施工设计要求,体现施工规范价值。总之,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保证建筑物地下模板不变形,不出现渗漏点。其次,在钢筋的施工中,要结合建筑项目的施工工艺,选用直径相对较小的钢筋进行施工,并保持配筋率不变。在施工中,还需要结合小直径和密集分布的加固方法,以避免混凝土开裂现象的问题,并确保在建设项目的施工中优化钢筋的尺寸和位置的使用,以满足土建设计图纸的要求。最后,为了做好混凝土施工,应选用防水混凝土材料,同时对土建地下工程中建筑物的防渗等级进行界定,并对其参数进行分析。

2.5优化改进施工工艺,规范施工操作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第五项施工技术是优化和提高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操作。只有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严格规范施工作业,保证施工作业的标准化,才能顺利完成混凝土施工任务,提高混凝土整体结构质量,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大大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概率,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或行业标准。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浇筑要求实施作业,并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测量,并将详细测量结果及时反馈给现场管理人员,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施工情况,优化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混凝土振动作业。混凝土坍落度不同,振动时间也会不同,要根据实际测量数据控制混凝土振动过程,合理选择振动方式,严格控制振动强度和振动频率,并密切监测混凝土振动的实际运行情况,避免振动过大、振动泄漏。插入振动筛时要保持较快的速度,拔出振动筛时要保持较慢的速度,避免与混凝土内部结构中的预埋件和钢筋发生碰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结语

在当前的城市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主要应参考施工项目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建筑施工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多样化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内容。努力确保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通过研究发现,混凝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广鑫.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8):85-87.

[2]杨兆鹏,刘振栋,刘坤,等.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2):147-148.

[3]刘铖,王一帆,何影卓,等.结晶外加剂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的作用[J].山西建筑,2021,47(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