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会文化特色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工会“向光笃行”文化品牌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学校工会文化特色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工会“向光笃行”文化品牌为例

于佳  李培华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

工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工会职能与作用着重在为员工办实事、解决具体困难上下功夫,力争做员工的贴心人。工会的文化往往对工会的作用的发挥起着深在影响。

品牌,是指被社会普遍认同、有代表意义和影响力的产品。工会服务文化品牌,就是指体现工会组织服务特点和文化特点,被职工群众广泛接受、社会认可度高、成效显著的工作项目。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学校工会是校园开展各类教师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工会对教师服务社会职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学校“向光笃行”工会文化特色品牌为例,浅析学校工会文化特色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提炼文化核心,提升工会“辨识度”

学校的工会文化品牌要打造成为特色,需要不断提升工会的品牌的“辨识度”,不仅要使学校的工会品牌朗朗上口,也要与学校的在地文化与校园历史向结合,在学校办学理念之下,提炼出自身独特的工会文化品牌,让有品牌、有品质的工会文化深入到每一个会员心中。

“高照”是我校的校名,也是学校所在的地名,让人很容易的想到光芒四射的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光明、带来活力。这恰好象征了工会所代表的职责,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会员的应有福利,用心用情做好会员们暖心的娘家人。学校工会的委员们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为我校工会定下了“向着光,成为光”的服务理念,用“向光笃行”作为我们的服务品牌,品牌文化的内涵不断深入教职工会员的心中,成为校园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坚持思想引领,提高工会“先锋性”

学校工会全力实施工会“尚德、聚力、和谐、健康、暖心”五大工程,持续推进名师讲习所、劳模讲堂、教工之家等活动平台与载体,定期向教职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上级教育部门会议精神,推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岗位。同时,工会以表彰劳模、宣传劳模、关心劳模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劳模宣讲与劳模学习进校园活动,邀请区域内的多位劳模与省道德模范奖获得者等多次到校给教职工讲述自己的故事。尤其注重新教职员工入职后的劳动精神学习和工会相关岗位知识的普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引领教职工从本职岗位出发,朝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教育使命。

学校工会在教职工思想引领的过程中,要注重联合党支部与教科室,将党的政策、路线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师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利用教师节、开学、放假前等不周时间邀请多位师德楷模、专家为广大工会会员传经送宝,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道德修养。

三、立足岗位实际,彰显工会“建功力”

工会的四项职能即维护职能、参与职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学校的首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不断学习是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保证。学校工会需要注重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每学校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加强了政治理论的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世界观。

其次,学校工会承担着加强教职工法制学习,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的职责。在工会教育职能中,学校坚持以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会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可以通过组织不同形式活动引导教师学习《劳动法》《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交通法规》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醒教师时刻记住要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只有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以及教职工行为在相关法律的合理规范下进行,才会使学生以及教职工的安全得以保证,各种管理工作以及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再次,联合学校各科室建设好教职工队伍,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是工会的职责。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提升的责任科室在教科室或教师发展中心,工会可以与联合学校各科室共同制订教职工发展规划,助力发挥学校教育培训优势,积极开展教职工业务技能、身心健康及文化艺术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职工全面发展。学校先后举办了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微课设计专题培训、学科德育渗透课程培训等,组织骨干教师结对新入职教师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每学期举办两期教职工心理健康培训班,在提高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围绕教职工身心健康、职业素养、家庭教育和精致生活等内容,精心打造了“教职工微课堂”平台,包括“党员教师讲党史”“骨干教师心理调适小课堂”“亲子阅读周”“教师礼仪”等教职工课堂,满足了教职工不同的学习需求,对提高学校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新优质学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围绕创新发展,促进工会“专业性”

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校中的师生也是如此。近年来,学校通过与大学院校开展合作办学的方式加快推进人才强校工程,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和人才保障。学校工会作为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积极推进创新发展行动,围绕学校核心工作广泛开展岗位竞赛和课堂教学转型创新活动,助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职工素质提升。

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岗位和教学技能竞赛,紧紧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教师能力短板精心策划竞赛内容,丰富竞赛内涵,突出竞赛特点,完善竞赛机制,将岗位竞赛提升教师技能、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载体。

学校以科技创新为办学特色,要引领学生创新实践,教师必须走在学生的前面。学校工会依托“向光”名师工程,成为“闪光教师”名师工作室,深入开展STE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等课堂教学变革的协作活动,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以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建设、创新论坛等形式为载体,不断丰富教职工创新活动形式,以小创新、小实践促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多位教师成为创新实践的骨干,引领学生从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项目研究内容,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探究、会交往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敢于担当,逐渐形成将个人追求融入家乡与祖国发展的必备品格,被评为市区级科技创新辅导教师。

五、秉承传统职能,体现工会“服务性”

作为学校教职工学习与生活的桥梁纽带,学校工会坚持以教职工为工作导向的中心,在提升教职工校园工作生活条件、创新服务形式上积极作为,抓住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工会成为职工温馨、温暖的“教工之家”,让工会工作者真正成为教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在关爱教职工、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家庭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结合学校自身工作特点,学校工会围绕服务大局、服务一线职工的根本要求,每年组织开展教职工新春迎新活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活动,教师篮球、羽毛球等运动社团多项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围绕促进教职工素质提升、身心健康,开展相关培训教育、读书学习、文艺体育活动,依托文体协会和兴趣小组深入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用讲座普及健康知识,让教师陪伴学生运动,让广大教职工参与进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遵守和认可的文化形态的总和,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标准、精神面貌、行为规范、校园氛围、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得以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动力,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工会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教职工的文化需求,在校园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和举办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形式以及文化内容的创新和改进,以此满足教职工的精神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工会还大力实施“向光暖心”工程,做好职工关爱活动。坚持以教职工为学校工会的服务中心,认真履行维权服务的基本职责,建立健全教职工利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关爱教职工为教职工办实事工作机制,做深做实“向光暖心”服务教职工工作品牌,帮助教职工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把公司的关心关怀和工会的温暖送到教职工心坎上。

学校工会组织的活动和服务所依托的载体,就是工会服务发展、服务教职工的具体工作内容,这个载体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也是学校工会文化品牌培育的过程。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培育和打造工会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